博浪锥就是古时候的大船在停船时抛的锚,圆形有钮,生以绳索由金属铜铁铸成,非常重,以此来固定船只。就是这么一个有链索系着的铁锥,在春秋战国时却大出其名,原因是当时刺客荆轲刺秦王时就是用的博浪锥,虽然一击未中,但足以震惊朝野,博浪锥因此也进入了兵器谱。不知曾几何时,也不知哪位制壶高手把博浪锥制成了紫砂壶,真是奇思妙想。
我初次见到博浪锥紫砂壶是在三十多年前唐云先生的大石斋,拳头大小的一团紫泥,无嘴无把,只是在圆形的壶身上的肩部有三个钮,其中一个钮上有一圆孔通着壶身的就是壶嘴,顶上有一微凹的圆盖,盖上有一小柱会转动,柱身上有三联小环,壶身上有任渭长按冬心先生的画稿画的两只草龟,壶是王东石制作,太奇特了。
唐先生也称此壶少见,后来知道此壶是富华所有,是唐先生见了爱不释手,富华给唐先生过过瘾的,自此博浪锥形壶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一晃几十年,去年上半年的一个星期六,在上海老街冷摊上第二次见到这样形状的壶,可惜已被别人买断了,我只好借来上手看了看,那壶比富华的那把略大些,是大红袍,上有梅调鼎的铭文,三个钮上各有一个绳纹环,我一面看一面想:早来一步就好了,不会失之交臂了。这也是无缘而失之啊!
自此以后一直耿耿于怀,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些日子的一个星期六又去老街冷摊,在一个专卖砂器的冷摊上发现了我日夜惦念的博浪锥形壶。此壶比较大,要双手一捧,坚致洗练的坯体,外观呈猪肝紫色,表面有针尖状的砂粒,粗砂细作,三钮上各有一绳纹小环,盖微凹,有一桥梁式的把,把上也有俩绳纹小环,周身素净,壶底有一花押,篆着“蒋伯荂”三字。
这次不能再错过了,几经砍价即把它收入斋中,如愿以偿了,但不知蒋伯荂是何许人也?于是翻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徐秀棠著《中国紫砂》一书,在第三章紫砂陶艺传授的“科班”格里找到了蒋伯荂,名时英,是时大彬前期几名弟子之一,圆了我多年的夙愿。
⋈以博浪锥作为题材设计紫砂壶,实在是巧妙,我们来了解——紫砂壶的命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