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紫砂业进入了鼎盛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紫砂壶为主的紫砂产品持续升温。进入21世纪后,尽管紫砂业在2010年遭受了“紫砂门”事件的重创,但沉寂一年后再次高调崛起。
不仅如此,紫砂壶的价格陆续创下天价记录,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直至九千多万,拍卖榜上的箭头就像打了鸡血直插云霄,小小的紫砂壶成了金坨子,更成了紫砂业甚至与此有关的大部分人发家致富的捷径。
紫砂壶值钱了,利益面前折腰的人自然也迅速增长,于是,“傍大款”现象就像春风过后的野草蔓延开来,为了提升自身的名气,很多做壶人、玩壶人、紫砂卖家开始变着法子大肆吹牛。
1、家承之吹
姓陈的可以标榜为陈曼生的后代,但你问他陈鸿寿是谁?他会反问你有他家老祖宗陈曼生出名吗?很可笑也很幼稚,他压根就不知道陈曼生和陈鸿寿是同一个人。
这种现象还体现在历史上所有做壶名家的身上,如,姓杨的老祖宗可以是杨彭年,姓程的可以是程寿珍的后代,姓时的能跟时大彬扯上关系......一时之间,名家后代满大街都是,人人个个争当名家后人。尽管,他们跟这些名人没半毛钱关系,但为了“身份”,不惜背叛祖宗另投他人。2、师承之吹
在紫砂界,师承关系很重要,特别是当名家的徒弟,徒弟从师父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做壶的手艺,更多的是师父的名声,一旦跟名家沾边,壶的价值就可能翻着跟头往上涨。
于是,一些想拜名师又没渠道的人就开始动脑筋了,有空口无凭自吹是某某名家徒弟的,有找名家合个影就吹嘘某人是他师父的,更有在产品介绍里标榜名家入室弟子的,花样繁多,但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傍大款”涨壶价。
有一次,我陪外地壶友去拜访某位大师,壶友提出合影留念的请求。
大师神情严肃凑到我跟前低声问:“小周啊,你这些朋友有本地人吗?有做壶的吗?”
我觉得奇怪,回答:“他们是外地来的壶友,不是本地人。怎么,大师有收徒的打算?”
“不是不是,我......我是担心有做壶的人,合个影就对外说是我徒弟,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我恍然大悟。从这件事可以说明,师承关系对做壶人来说那是相当的重要,但自吹自擂弄虚作假真的好吗?万一哪天被拆穿了,还怎么在紫砂圈混呢。
所以啊,“傍大款”搞花样,不如把做壶的水平提高上去。壶做得好了,知名度自然就会提高,没名家师父不要紧,保不准,往后自己做的壶独树一帜,你还可能当了紫砂圈某一流派的开山鼻祖呢。
3、名家之吹
不要以为出了名的做壶人就不吹嘘,事实上,有些人吹得更厉害。比如,名家经常会接到一些艺术活动的邀请,活动现场也经常会出现社会各界的名流,有些做壶名家在活动上做得最多的不是艺术交流,而是跟著名演员、主持人、书画大家合影,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起劲跟别人拍照呢?
为了往后有吹嘘的资本呗,尽管,这些名人跟他们合过影后,这辈子可能再无见面的机会老死不相往来了,但他们能将合影做成宣传资料,在各显眼位置向公众炫耀:瞧,这是我很铁的一哥们。
名家吹嘘的目的也是很清楚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避免被后来的新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4、买卖之吹
无论是卖壶的还是买壶的,甚至是跟紫砂买卖有关的行业,如包装、宣传,等等,都存在吹嘘现象,就拿玩壶圈来说吧,为了证明自己玩得有多资深,玩家会拿出跟做壶名家的合影来“证明”自己在玩壶圈的地位。
卖家就更不用说了,夸大其词滔滔不绝,目的就是忽悠消费者掏钱买他们的壶;搞印刷的也吹,说什么N多大师名家的宣传册都是在他们这里做的......类似的现象是数不胜数。
5、文化之吹
这方面体现在名家出书上,为什么非得是名家出书,普通人就不能出书吗?当然可以出,但普通人有吹嘘的资本吗?普通人出书有人爱看吗?所以,名家的书才有看点。
但这些看点不一定真是名家自己写出来的,或许,是某非著名作家代笔杜撰的。名家文化之吹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活着的时候更有身份,百年之后也有书籍好让他名留青史,或遗臭万年。
紫砂圈的吹嘘之风盛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名利。所以,耳听不一定为真,表象后面说不定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平价壶市场吹泥料最得人心——不要吹嘘泥料忽视了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