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是朱光潜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谈美”的一句名言。朱自清先生誉其为“精粹的理解”。美的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欣赏者。
我想品壶的理也是一样的。读壶之中有所发现,是“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的一种常见的创造,在这里可以说发现即是创造。
品赏之中发现什么是为创造?我以为在品读一把壶之中,发现了作品里有的、内涵的,而作者未曾想到的,甚至是作者未曾有的观念、意象、意境;发现了其他品评者没有欣赏到的美妙之处,或是品评之论值得商榷的技艺、学术、艺术、史实等等方面的点点滴滴;发现了作者、品者都没有涉猎到的情感趣味、史实典故、艺术形式、创作思想等等。
品赏者的发现也许是重大课题,也许是细节末梢,但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清楚,进而若能给人启迪,若能给紫砂文化贡献一点绵薄之力,那可算是一种“无为之中有所为”,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与劳动,就有创造感的、成就感的快乐。
一年多来,我经常生活在品赏壶艺、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初尝创造愉悦的快乐之中。去年,我买了孙品军先生仿制邵大亨的“飞龙八卦壶”。为了读懂这把壶,我读了韩其楼的《紫砂壶全书》。从这部书里,我知道对大亨壶的评价引自考古学家宋佰胤的考证与评论。
之后,我翻箱倒柜找到了宋先生的原书。在精心拜读宋先生的文章和有关《易经》的著作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知识和品壶水平的提高,也同时发现了一些带有学术性的问题值得研究、商榷。宋佰胤对邵大亨用壶来诠释《易经》,作了“这样的构思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空前创举”的高度评价。这是1990年的事。在这近二十年中,许多著作都引用了这个论断,但对于“空前创举了什么”,却没有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于是,我学写了“邵大亨空前创举了什么”的文章。在“宜兴紫砂陶”网的壶友中引起了热烈地反响,加深了我和壶友对邵大亨艺术思想、成就、贡献,价值的认识。网征文活动的评委还给了我一个鼓励奖。
在研究“飞龙八卦壶”与宋佰胤的评论中,我感到宋先生对用飞龙装饰壶的嘴与把,仅谈及装饰功能,而没有发现以飞龙饰之,还有语言功能、表现功能。为此,我又写了“壶的嘴和把,都要会说话”的文章,请教于宋先生,也引起壶友的深入交流。
“墙外香”壶友在点评我的文章中说,“茶壶的言语功能、语言功能、表现力等等,确实在茶壶界几乎‘集体失语’。做壶人和卖壶人一样,要读懂一个造型、一把壶,不仅需要解构主义的分析,还要返回头,用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范式来研究研究。”“集体失语”是多么诚恳而严肃的批评。在壶友的讨论声中,我欣慰的感到自己品赏发现的价值,也同时享受到一种创造的欢欣。
品赏壶艺,能读懂一把壶是一种快乐。在品赏之中能有所发现,则是一种“成功自慰”的快乐。把这点点滴滴的发现写成文字,同壶友沟通,更有一种把发现与壶友分享的快乐。若在品赏、发现、交流之中,能为紫砂文化献上一点微薄之礼,那更是爱壶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的无尚快乐。
“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品壶而有所发现也是一种创造。品赏引来发现,发现更促品赏,是多么令人心神欢愉的品赏之艺!我以为能有所发现的壶艺品赏,是艺术人生中一朵绚丽多彩的浪花。
⋈一把紫砂壶放在面前,如何品位它呢——如何鉴赏品位一把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