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主体和附件详解

紫砂壶是因茶而生的工艺,但它特殊的材质和造型手段,又可以脱离“茶”而获得独立的生命。紫砂壶的制作,首先是遵循它的使用功效,在身筒容积、便于斟倒的壶嘴、把等使用性能方面有充分的设计要求,与此同时进行因人而异的形式追求,从而体现不同的审美要求。从总体上来说,紫砂茶壶的制作,要体现其重心与稳定性、嘴和把与壶体的均衡,各个部件之间的对比与调和,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实体与虚空间的关系等等。

紫砂壶从制作结构上亦可分:主体附件。1、主体:即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2、附件:嘴(流)、把等。

主体和附件包含着相互间的配置关系,比例关系,外轮廓转折关系,镶接手法的明暗缓冲过渡关系,实体与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舒适实用和艺术欣赏的关系。

紫砂茗壶以完善的功能美,主体造型的视觉美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关键在附件与主体的配置,壶口、壶盖的配置,壶嘴(流)的形制式样,底足结构的处理,壶钮(的子)的大小比例,壶把端握舒适程度等。因此,合理的结构,完善无缺的艺术效果,才能构成紫砂茗壶的特殊造型语言,使其百看不厌。

一、壶身:不同形态的茶壶,不论是光货、花货还是筋囊货,其身筒的基本形状不外乎球形、桶形、方形和碗合形。

1、桶形:有直立桶形(如牛盖洋桶壶、德钟壶、柱础壶、双圈桶壶等)、异形直立变化桶形(如树段壶、松段壶、高柏段壶、矮梅段壶等)、上小下大桶形(如石瓢壶等)和上大下小桶形(如花盆等),其成型方法是,竖起身筒后上合虚盘或下加虚盘。

2、球形:包括有筋纹的圆球形及半球形,其成型方法是,竖起身筒后再用打身筒的办法拍打成型,或椭圆或腰圆,可高可矮,可上下任意收缩,壶身变化多样,高的如莲贡壶、中等的如秦权壶,扁的如柿子壶等。

3、方形:这是用经过裁切后的各种规格的泥片镶接成型的,如僧帽壶、砖方壶等。

4、碗合形:是泥片经过虚坨成型后再黏合起来的身筒,无须打身筒,即单独成型,如合欢壶、合盘壶、线云壶等。紫砂壶附件二、壶盖: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防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

壶盖在壶的顶部,大体有方、圆和异口异形之类,其制作的总的工艺要求,是紧、直、通、转。

紧,是指盖与口之间紧密,做到不容毫发;直,是指插入壶颈的“子口”,既深又直,壶身倾注茶水时,无落帽之忧;通,是指圆形器的口盖呈规整的圆形,盖子合上后可以左右旋转自如,无任何涩碍;转,是指筋纹类或方形(包括四方、六方、八方等)壶类的盖子,应该做到“不认边”,即随便从什么角度和方向盖上去,都能里外吻合。

用做到符合紧、直、通、转要求的壶盖,合上壶盖后,一旦堵上的子的气孔,是倾倒不出茶水来的。 盖子的手工制作程序大致如下:用虚片在虚坨上制成弧形,将弧形虚片以滋泥与盖片黏合,用盖头篦子把弧形整理规范,用线梗清线,再用子口勒只上子口,再用工具把盖子里面修整干净。 口盖有秃口、线口、明大只、暗大只之分。

盖子与壶口接合的形式有压盖式、截盖式、嵌盖式和罩盖几种。

1、压盖式:亦称“完盖”,又分单线压盖、双线压盖、单口压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盖沿和口沿的处理有方线、圆线两种,盖沿和口沿要能上下呼应,如竹鼎方壶、匏壶。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接,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压盖式中有单口压盖和有颈压盖两种,其中一种平盖式样,人们或称之为平盖式,其盖沿的外直径通常比口沿略大一些,圆口沿的更是如此,行话称之为“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如仿鼓壶、石瓢壶、掇球壶等。

2、截盖式: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样式,是在由曲线或直线组成的完整的壶体上,截割上端的一小部分作为盖子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这种样式的茶壶,分开制作的身筒和盖子,合盖以后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成为一条完整的线条,故技术要求较高。其典型的茶壶式样,如秦权壶、梨式壶、倒把西施壶等。截盖式有半截盖、全截盖、嵌截盖之分。

3、嵌盖式:是指壶盖覆于壶口后,壶盖沿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行话称之为“地包天”。其典型的茶壶式样,如矮井栏壶、一粒珠壶、鱼化龙壶等。嵌盖式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4、罩盖式:是指壶盖覆于壶口后,盖沿紧贴壶颈的外沿的样式,这种式样在茶壶造型中的运用很少,多见于茶叶罐。紫砂壶附件图片三、壶钮:亦称“的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作用,变化丰富,是茗壶设计的关键部位。

钮的形式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常见有球形钮、桥梁钮、牛鼻钮、瓜柄形钮、树桩形钮、及各种动物肖形钮等。

1、球形钮:圆壶中最常用的钮,呈珠形、扁笠、柱形,往往取壶身缩小或倒置造型,制作中采用“捻摘子”工序,搓、转、压挤而成,简洁快捷。

2、桥梁形钮:形似拱桥,有圆柱状、方条状、筋纹如意状等。作环形设单环、双环,亦称“串盖”。平缓的盖面,环孔硕大的为牛鼻盖。

3、瓜柄形钮:花塑器常用的钮式,如南瓜柄、西瓜柄、葫芦旁附枝叶,造形生泼。

4、动物肖形钮:源于印钮。有狮、虎、龙、鱼等,有写实、抽象变形、仿古手法并举,与主体统一协调即可。

5、树桩形钮:取植物或果瓜的形态捏塑而成,如梅桩、竹根、葡萄等。

6、花式钮及其他:随着新的陶艺形式发展,打破传统程式,以壶边大于口取代壶钮,有盖与钮融为一体的。紫砂壶附件的图片四、壶嘴: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1、壶嘴:称之谓“流”,为注茗而设置。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直泻杯底无声响,这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传统模式可以分为: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和流形的鸭嘴。

一弯嘴:形似鸟啄,俗称“一啄嘴”,一般为暗接处理。二弯嘴:嘴根部较大,出水流畅,明接和暗接处理均可。三弯嘴:源于铜锡壶造型,早期壶式使用较多,明接处理较常见。直嘴:形制简洁,出水畅,明接和暗接处理都有。 流形的鸭嘴:源于奶杯造型,一般用于茶器、咖啡具的造型上。上述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式仅指其基本形,依附于壶体又可在壶嘴上分割筋纹,亦可加饰花塑器方法与壶把相统一。

2、壶体孔眼:明代多为独孔,清代中后期为多孔,有三孔,七孔,九孔等。七十年代出口日本的紫砂壶一度用球形孔(侧面),其孔要求排列整齐,与嘴对正,并依据嘴形而设置。紫砂壶零部件五、壶把(柄):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把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都是根据造形本身来变化的,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类。

1、端把:亦称“圈把、执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2、横把:多用于茶器,源于砂锅之柄,以圆筒形壶居多。
3、提梁: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

六、壶底:壶底足也是构成造型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1、一捺底:又称罗汉底。紫砂茗壶烧成因无釉、故无烧成粘钵之虑,制作省工省时,用一捺底处理圆器造型干净利索,简练灵巧。
2、加底:在壶身成型时加一道足圈,并用脂泥复合嵌接,亦称“挖足”。加底、脚圈应视主体造型而设置,用复子和勒子工具加工处理,亦有借鉴花盆底足处理手法,在方壶上采用挖出“犴门”有扁梯形托榫足等。加底有截底、明底、暗底之分。
3、钉足:它源于铜器鼎足,用钉足支架壶体,稳而不滞,透出灵气。型制大小,钉脚高、矮、粗、细宜视主体而统一协调,圆器一般用三支钉足,方器则为四支钉足,从实践使用而言,钉足不宜太高。

紫砂造形要达到完美无缺,像壶盖、壶嘴、壶把、盆足等这些局部造形也不可忽视。这些附件造形如处理得当,能对造形产生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处理不当就会使造形显得不协调。附件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补足器皿造形的功能和效用,它和整个造形的美观与使用要求都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要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推敲。要想搞好这些附件的造形,就必须先了解紫砂器皿造形传统上有哪些类型、特点。

以上就是紫砂壶的主体和各部件详细解说,如有不对也请多多指出。

在宜兴紫砂壶的样式中,有一种壶最为常见——为什么很多人偏爱传统光素器紫砂壶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苹果壶 寓意美好

2强烈推荐 黄龙山紫泥 大掇只壶

3本绿容天壶

4陈壶创新壶型—础瓢

5天青泥小虚扁

随机文章

12017紫砂拍卖年鉴【下】

2紫砂壶鉴赏——骨与肉

3十二个紫砂知识点总结

4好的紫砂创作都有哪些共同点

5女性朋友选什么样的紫砂壶好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