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凡是总爱两极化:有好就有坏,有真就有假。莫说西哲的相对论如何伟大,其实中国在早数千年前,便热衷于人性本善或本恶的争论。孟先生和荀先生的风范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就连电视剧里如果老是只见好人事事如意,而不见坏人出来搅局捣蛋,便觉索然无味。同理可证:如果世间紫砂壶都是真品,绝无作假,那么砂壶天地必然无趣许多。
我们常说“假壶,假壶”,其实假壶是相对于“真壶”而存在的。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伪壶”才对。看官或许会说“壶不就是壶,哪有什么真假之分”?难道假壶就像即溶咖啡般,一冲即溶?”当然不,假壶除了名份不对,心术不正外,它一样能泡能养,而且放进茶叶,冲入沸水后,倒出来的肯定是茶汤,不会是其他液体,不信的话,各位大可一试。总之,假壶也好,伪壶也罢,随你高兴怎么叫都行,反正就像顾老先生的名言“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东西一千年后还是假的,只是世人懂不懂得去分辨罢了。
没有人喜欢伪壶,这是众所皆知的共识,就连作假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伪作被当做真壶。既然伪壶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何还会盛行若此?假冒紫砂壶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一个“利”字,老知道老鼠纵然可恶,却也别忘了中国人是不打“钱鼠”的。所谓“杀头生意有人做,赔本生意无人做”,利之所在,贪念乃生,即生贪念则所谓“职业道德”也就能省则省了吧。
至于伪壶的害处,至少有下列几点:
一、它造成了买主金钱上的损失。若说缴了点学费能学点经验,倒也差堪告慰,就怕既花了钱不但没学乖更养成了积非成是的观念,这才是最要命的事。
二、伪壶是人类利益熏心的产物,所以就某个角度来说,制作再精美的伪壶,在本质上仍然是面目可憎的。
三、伪壶的存在,破坏了砂壶市场的经营秩序,也制造了买主之间的猜忌感。一旦错买伪壶,不只是卖主对不起你,就连茶壶本身也来欺负你,真是情何以堪!
四、伪壶造成了上当者的心灵挫伤,手捧假货要卖要送都不是。若硬是留下来徒然触景伤情,更不甘心再去使用它,试想:要天天端着伪壶来泡茶,时时面对自己的糗事,还真是天大的惩罚!
五、作伪者是向历史说谎的人,伪壶绝对不是为患一时,而是祸害千年的。正如民国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仿古作伪风潮,其余毒至今仍还贻祸人间,而且经过时间的漂白,若干年后,只怕假古董也要变成真古董了。走笔至此,忽然想起岳飞庙中世人颂扬岳飞,咒骂秦桧的名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 铸侫臣”,若是借用此言来形容狡商利用无辜紫砂土,制作假壶以获取暴利之事,倒也十分贴切。
在数落伪壶的诸般罪状后,心中不免浮出一个疑问:难道伪壶真的十恶不赦,人人得而砸之吗?恰巧近日读了些“逆思考 ”的理论,发觉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并非都是颠扑不破的。世间万物的存在皆有其意义与价值,真有真的道理,假有假的规矩,丝毫忽视别人不得,就像我们听录音带,既有A面,必有B面。
所以伪壶严格来说至少具有下列几项意义:
一、伪壶的存在让世界变得多彩多姿,充满挑战。它让爱壶者在收藏的过程中带有一股赌博的冒险色彩,赌你的荷包,赌你的眼光,更赌你的胆识。赌赢了不代表每站必捷,赌输了也无妨,下一盘记得吸取教训便是。
二、由于此种危机意识,所以迫使一部分人去读书,去做功课,于是人们开始知晓:孟臣原来是姓惠,不姓孟。也才明白曼生十八式为何不止十八式,所以伪壶对紫砂文化的传播到了助了一臂之力。
三、伪壶考验了人性,区分了人品。为了它,多少人把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俗语说:“个人头顶一片天”,作伪造假者的头顶是一片阴天。这样的人又怎能体会苏东坡所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豪放潇洒呢?或许,这便是冥冥造化所做的惩罚吧?
四、伪壶的存在将商家分成专业与非专业两种,一个店家纵使宅心仁厚,若是无法辨别真伪,很可能受到别人利用而买卖假货,徒然助长其蔓延之势罢了。
假壶!假壶!多少恩怨因你而起,多少争论因你而起,又有多少人格因你而变!
鉴别一把壶的真假,我个人建议是采用综合评判的方法——真假紫砂壶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