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访刘培金先生,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陶瓷组组长,第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文中主要谈及一个观点,就是做壶人往往会受到买壶人的影响,一个健康的紫砂市场是需要做壶人和买壶人共同努力的。
商报: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传播效力的推动,目前喜欢紫砂壶的爱好者越来越多。但是收藏者对于紫砂壶的一些说法也越来越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培金:现在大家都很喜欢紫砂壶,但是市场上流传的一些说法,我觉得是有些“节外生枝”。现在主要有这几个说法:其一,认为紫砂壶创新不够;其二,认为紫砂壶的功力应该如何严格,以严取物;其三,认为紫砂壶不够多元化。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符合紫砂壶艺术的个性。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其个性实质,也必然有其个性表现。紫砂壶艺术的载体,就是“壶”。有壶腹、有把、有嘴,能够使用,这就是其本宗。紫砂壶艺术的创作离开本,就不叫紫砂壶艺术了。创作紫砂壶的人往往会受买紫砂壶的人影响。这种影响是多重的。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甚至还有“邪恶”的。正由于如此,为了紫砂壶艺的发展,我建议,不但创作紫砂壶的人要对紫砂壶负责,买紫砂壶的人也要对紫砂壶负责,这两方面是一致的。
商报:您认为紫砂壶艺术的健康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刘培金:我认为必须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搞“壶非壶”。不要把紫砂壶艺术和现代陶艺相混淆,搞些不是壶的“壶”,来“糟蹋”紫砂资源。我个人的看法,紫砂的特点,应该应用于紫砂壶上。因为这种双气孔结构的土,除了宜兴之外,别的地方还没有发现。制成壶,是它的天职。它既不可复制,亦不可再生,更不可能由化工合成。
第二,紫砂壶的宣传,应该突出壶艺,而不是突出个人。现在很多人用壶的形态、神韵、气度,来宣传自己的人品,宣传自己的艺品,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是正派的。而有个别的只是宣传自己的名气。成了大师,用大师的名义来宣传自己;没成大师的,找关系、弄平台来宣传自己,代替了艺术壶的创作,这对紫砂壶的伤害是极大的。
第三,要明确紫砂壶艺术创作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为艺术还是为钱。如果是为了紫砂壶艺术的提高、升华,那么紫砂壶艺术就能健康地发展;如果瞄准钱而去做壶,就有可能使紫砂壶出现混乱。
紫砂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一次是做5-10个,因为存壶坯的缸面积是有限的,一批制作数量就是这样了。而有的工艺师为了赚钱,宣传为了纪念2009年的某项活动,自己要在一年内做2009套壶,4018把。这靠他个人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
商报:那么,如此纷繁复杂的紫砂市场,买壶人应该注意什么呢?
刘培金:所以说,买紫砂壶的人不要被市场炒作所左右,自己一定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看着好就买,不要人云亦云,上当受骗。
为了紫砂壶的健康发展,创作者、欣赏者、购买者,都要围绕着“升华壶的艺术”这个中心去做,不要只瞄准钱。也不要只用拍卖价格、市场价格来衡量艺术价值。
比如紫砂界备受尊敬的顾景舟大师,他在1984年紫砂壶最热、最供不应求的时候,就曾倡导名人限量,自己一年就出10把精品。这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瞄准钱做壶,而是为了艺术做壶。
我希望紫砂壶艺术能够健康发展,也相信能够健康发展。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陈壶紫砂曾经写了一篇文章——2016年紫砂市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