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成型和装饰中,筋纹效果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更远。人们取法于梅、莲、海棠、菱花、蔬果等自然物态和青铜、玉器的造型来仿制陶瓷器皿,这种源于自然的优美的“点、线结合”,“面体切割”在紫砂创始阶段,就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赞赏。数百年来,对它的追求和推崇,引起了艺人和壶友间强烈的共鸣,制作者刻意求新,欣赏者推敲玩味,促进了筋纹效果与制作技巧的日臻完美。
纵观紫砂艺术的古秀新葩,筋纹效果确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肃、行云流水的从容、花枝摇的和顺、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变化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开拓起到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宜兴紫砂筋纹器 (俗称筋瓤货),是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紫砂光货素器 ( 俗称光货 ) ,紫砂花货塑器 ( 俗称花货 ) ,并存于世,相互辉映。
筋纹器的造型创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如瓜棱、菊花、玉兰和水仙等。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是茗壶造型艺术中具有代表性、形制丰富、影响较大的门类之一。
紫砂筋纹器型制残片最早见于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器皿,历经宋、元及明代早期无数陶工的开掘,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宜兴陶器图谱》所录《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间,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
清朝以后形制随时俗而改变
紫砂筋纹器至清代,随着时尚习俗的改变而改变形制,“菱花”、“合菊”、“半菊”、“菊瓣”、“葵式”、等成为常见形式。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
清初陈鸣远的《四足方壶》仿古代青铜盉而成,是一件演化变异的筋纹器佳作。
清中期邵大亨的《八卦龙头一捆竹》将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推向一个崭新的局面。此壶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韵,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发展了筋纹器的形制理念。
筋纹器代表作《水仙壶》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作,该壶从壶钮至壶盖、壶盖至壶身、壶身至壶脚再至腹底,内外一致,寓意吉祥。
现代紫砂艺人中也不乏筋纹器高手,如顾景舟关门弟子葛陶中制作的菊瓣壶,可谓是“型、气、神”俱佳,32瓣菊可谓难度之高也。以及高工沈建强,其《小英雄壶》是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喻壶108条筋瓤,《飘菊壶》根据秋季菊盛开随风飘动的自然景色构思而成。
关于紫砂筋纹器
紫砂筋纹器造型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立足于创新。这样,才不致于使优良的传统技艺失传、直至湮没。也只有在发扬光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紫砂筋纹器新作新品新款才能不断涌现,紫砂艺术才能繁荣,才能使紫砂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发展。
我们高兴地看到,紫砂筋纹器新品新作不断涌现,紫砂筋纹器作者队伍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消费者对紫砂筋纹器的认识、理解、兴趣不断提高,这是十分可喜的,亦是大有可为的。
紫砂筋纹器造型型制必将发扬光大,必将推陈出新,必将重塑辉煌,这是必然的,亦是可行的。优秀的传统经典融入现代创作潮流,也必将为紫砂筋纹器注入新的动力,将紫砂筋纹器推向新的发展空间,使紫砂筋纹器永载史册,万古流传。
⋈陈壶精选了一个关于紫砂筋纹器的视频等你来看——《筋纹器紫砂壶成型技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