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大量外山料、化工壶充斥紫砂市场,所以很多壶友转向玩早期紫砂壶,认为早期的紫砂壶肯定是原矿好料,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真正具有把玩价值的是早期的厂壶,并不是那种用当时的垃圾花盆料做的,宜兴当地称为地头货的那种粗制滥造的壶。记住:任何时候,紫砂壶都有真假好差之分,早期同样如此!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壶才是具有把玩价值的厂壶呢?不妨先了解一下厂壶的发展历程及厂壶的壶品吧。
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紫砂一厂,流行与当今。
1952年2月,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成立汤渡生产合作社。顾景舟收徐汉堂、李昌鸿、沈巨华、束凤英、高海庚为徒。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废待举,此时紫砂器慢慢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并设立紫砂工艺班,由一家一户小作坊,转成集体化的合作生产方式,此为宜兴紫砂厂之前身。
1958年4月,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成立。1966年,生产首批请饮中国乌龙茶水平,也就是盖内落款巧英、梅云那一批。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1977-1982年,以外销为主,主要销香港、日本。贴 made in china 椭圆绿标。
1981年,由谭泉海等人,设计方圆牌商标,并且注册。
1982年,两岸关系紧张,政府管控,在台湾茶壶被纳为匪货,那时入台的商品都从香港转入。所以当年销往香港之货品,为方便入台,商家会要求尽量避免贴上标签,或直接把标签撕去。香港商家向紫砂厂定制,底款要求不落款(中国宜兴),取而代之的是荆溪惠孟臣款或是刻上癸亥年制、甲子年制等代替。那时紫砂壶不称为大陆壶,为规避查缉,通称为香港的茶壶“港罐”。
1982-1987,这段时间空档。台湾市面会出现之前贴有绿标签的,也有没贴标签的,没贴的有的是原标签已经被撕去,有的则是出厂就根本没贴。1983年,宜兴紫砂厂生产之方圆牌高级茶具获得国家金质奖。
1987-1993年,正式使用方圆牌纸质标签,依其印刷大致分为四种。
1993-1997年,正式使用圆形雷射卷标。
1997年,宜兴紫砂厂改制民营。如今仍有生产,仍然使用方圆牌商标。所生产之壶,已经跟国营时代有所不同。
紫砂一厂壶的泥料的筛选,窑温的控制,经典的设计和时代性,都记录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其用泥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练制的优质黄龙山紫砂原矿,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黄龙山四号井的紫砂原矿泥料。一厂的练泥也是很讲究的,因为紫砂工艺厂是国营厂,每道工序还是很严紧的。练泥也是专门有练泥车间和专业练泥师傅,而且有严格的陈腐时间规定。好的原矿+传统的练泥+较长的陈腐时间+正确的窑温控制=好的紫砂泥料,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是真正的紫砂好泥料。
紫砂工艺厂(一厂)在1997年改制,国营从此成为了历史,一厂紫砂壶也很自然的成为了历史的产物。紫砂一厂的传统手法,点、线、画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要求大体线条和谐,分量匀称。在作者印章,镌刻,题词内容,应用得当,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老厂多为科班出身的陶手,确保了基本元素制作的专业性。
然因当年批量生产,一厂壶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各个陶手所下的功夫不一,也不太可能做得太精细,是一个缺憾。老厂壶的款,也没有现今那么精致,看起来有些土,但也耐看,不令人生厌。
这些厂壶的做工精细度虽不能与现在工艺相比,但也绝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地头货能仿冒的,大家一定要小心,千万别上当。那种地头货做工粗不说,而且多数窑温不够,如果长期用来泡茶对健康不利。
⋈老一厂紫砂壶有一些特定壶型,了解了就减少吃药的可能——老一厂紫砂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