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壶出现于清嘉庆年间,一说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也有说是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但有关曼生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1874年日本人奥玄宝撰写的《茗壶图录》。通说认为,《茗壶图录》收录了两把曼生壶,一把是“绣衣御史壶”,另一把是“卧龙先生壶”。前一把是根据壶上的铭文确认(因为有曼生提铭的记述),后一把是根据壶型和铭文与唐云藏的一把曼生壶一样而判断。
此后,1885年徐康的《前尘梦影录》有了更为详细的描述:“陈曼生司马(鸿寿)在嘉庆年间官荆溪宰,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砂壶,创为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而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曼生为之提其居曰‘阿曼陀室′,并画十八壶式奖之。”“曼生十八式”的提法正是出于此,紫砂行业通常认为,“十八式”只是泛指,而不是具数,正如同十八罗汉、胡笳十八拍、十八般武艺一样。陈壶紫砂也是赞成这个观点的。考虑到成书之时距曼生壶出现不过六七十年,其说法较为可信。但关于陈曼生到底是在宜兴作县宰还是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作县宰,此书似乎有误。
1934年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篇杨彭年也有提及:“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而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间陈曼生作宰宜兴,属为制壶,并画十八壶式与之。”在此书中,不仅继续陈曼生宰宜兴的说法,原本“捏嘴”的说法现在也成了“捏壶”了。
此外,南京艺术学院的潘春芳教授在写于1989年的《略论宜兴紫砂壶艺》提及,1963年,他曾经专程去上海拜访了“三十年代前后曾专营古董行业,对紫砂古壶的研究及仿制有着较多经验”的龚怀希老先生,龚老先生给他出示了郭频迦题签的《陶冶性灵》手稿,这本既有20把壶壶型、又有壶名和铭文的手稿最后一页记:“杨生彭年做茗壶二十(注:原文此数为中文序号,我不会打,下同)种小迂为之图频迦曼生为止著铭如右癸酉年四月二十日记”癸酉年是嘉庆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时间倒是正是曼生在宜兴任职之时。如果这本手写本是真的话,那么这就是有关曼生壶的最早记述的文字资料,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十八式”之说了,而是二十式。
1985年,三把私人收藏的曼生壶开始出现在美国拍卖场,此后,曼生壶拍卖也陆续成为国内著名拍卖公司拍卖会上最吸引眼球的拍品,曼生壶成为了市场热点,至今不衰。这些由私人提供的拍品陆续被商家收入囊中,意味深长。曼生壶式套具,更是市场宣传、销售的常见品。
介绍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曼生石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