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紫砂壶欣赏_觚棱提梁壶

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无方就显不出圆。《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这是说最初的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所以在紫砂壶造型中通常是方与圆相交融的。

正由于方圆在美感上迥然不同的特征,所以这类紫砂壶制作起来是最困难的,过圆则失之柔弱无力,或者臃肿含糊;过方则又僵硬生涩。这方面的代表壶形我认为是觚棱壶。此壶形体亦方亦圆,方中寓圆,下大上小,稳重如山,古朴挺括。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而底部相比上部又大出很多。

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因此对这四条弧线的处理就成为此壶造型的关键,因为它影响整个壶身的方圆形状。再加上身筒基本上呈方形,而把又成圆环状,所以如果把和身筒的方圆搭配不协调的话,也会使整个壶形显得极为别扭。

我们在资料上能看到明朝的李仲芳很完美地完成了此种壶形的把握,创作出“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欣赏把玩此种壶型,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做做方与圆的辨证思考了。这种方圆融合的壶形还有清朝陈秉文款上方下圆的束腰方壶,现代则有高海庚前方后圆的卧虎壶。

此壶取名“觚棱”壶,是因为它的造型是仿古代觚棱设计的。觚棱,亦作“ 棱”。有两种器物,都称“觚棱”。

一是古代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有描写汉武帝西都长安的诗句:“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王观国《学林·觚角》:“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

二是古酒器,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陪葬的礼器。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之《阿曼陀室制砂壶》称:“觚,为古酒器,容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世传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因此他认为此曼生壶是仿古酒器的“方形觚”而制成的。

觚菱壶样式自古有制,清代杨彭年曾制作此款式,为陈曼生好友郭鹿(频迦)设计创意并镌铭文之壶,由杨彭年制作,形制甚高雅。美国芝加哥艺术馆藏有一把曼生壶,此壶高7.4厘米,长14.3厘米。

壶身呈方形,而弧形的四壁由下而上渐收敛;壶盖的造型一如壶身,上有三曲桥形钮。壶身一面刻“觚棱”,即壶名;另一面为曼生幕友郭祥伯所刻铭文“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把梢有“彭年”印,壶底钤“阿曼陀室”印。

曼生之觚棱壶,其实就是瓦脊的断面形。曼生在这里借觚棱壶以明志,谓世间人事,应讲规矩方圆,不应模棱两可,一把壶里隐喻着为人处世的道理。那壶身四周,处处锐角,润中见锋,乃暗合“觚”有棱角之意。

“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铭文诠释:“棱可模”:“棱”指物体的边角或尖角,此壶也有边角,但已作弧形,故可以抚摸。

“觚不觚”:此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即觚不成其为觚,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此处似无此深意,可能还是根据壶形“觚、棱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棱也”(朱熹集注),此句意思与上句同:觚棱壶,因棱作圆弧形,故与酒器的弧棱不完全相同,无棱而不觚了。

“取其精意遗其租”:此句一语双关,一指壶觚棱可模、精工制作而不粗;二指对待生活,也应智圆行方,外圆内方,绵里藏针,而不要锋芒毕露,凡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取精遗粗,这是典型的儒家的处世哲学。则也道出制壶心法,因为棱是可以摹仿的,但此觚依然不是彼觚,所以重要的不是摹仿其形,而是提炼其神。

祥伯是郭鹿(1769~1831年)的别号,嘉庆(1796~1820年)年间贡生,是陈曼生的挚友,亦是曼生宰溧阳时幕友之一,曾一起参加壶艺创作,镌刻壶铭。

此铭从壶名、壶形—觚棱出发,引伸出处世哲学、做人道理,过渡自然,不着痕迹;发人深省,隽永深刻,是曼生壶铭的典型风格。

后世艺人多有仿制“觚棱”壶的,但有写成“弧菱”、“弧棱”或“觚菱”者,如清代名艺人黄玉麟制的这款壶。在《宜兴紫砂珍赏》中被称为“弧棱”壶;在韩其楼编纂的《紫砂壶全书》中称为“弧菱”壶(235页)都是不准确的。

觚棱提梁壶”的主体是觚棱壶,是吴云根在传统的觚棱壶形上提炼改进之作。并把觚棱壶的握把改为平式提梁,更显圆中有方的特点,四周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壶身的倾斜块面,从上部的圆弧过渡到底部的方形,十分自然。经壶艺家一番改造之后,使茗壶更具浓郁的古色古香的味道。

觚棱提梁壶的提梁部分刚健稳重,而壶体的方圆处理更让人叹为观止。壶体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有覆斗状,但又不是直棱角的覆斗,而像两条斜边向外弯曲的梯形。盖、颈是小四方而底部相比上部又大出很多。这样的上下变化全依靠自壶盖延伸下来的四条弧线的连贯与过渡。因此对这四条弧线的处理就成为此壶造型的关键,因为它影响整个壶身的方圆形状。吴云根这把壶真是创造出了“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似乎在进行着方与圆的辨证思考。
吴云根 提梁觚菱壶吴云根 提梁觚菱壶
高:14.1cm 口径:6.2cm 宽:12cm
此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觚菱壶样式自古有制,为陈曼生好友郭鹿(频迦)设计创意并镌铭文之壶,由杨彭年制作,形制甚高雅。吴云根把传统的觚菱壶形制加以提炼改进,并由握把改为提梁,更显圆中有方的特点,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壶身的倾斜块面,从上部的圆弧过渡到底部的方形,十分自然。经壶艺家一番改造之后,使茗壶更具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底钤『吴云根制』篆书方印,盖内有『云根』二字小章。此壶作于五十年代,是名师经典之作。
吴云根制 紫泥弧棱提梁壶吴云根制 紫泥弧棱提梁壶
宽:12.2cm
底款:『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吴云根』

此壶端庄大方、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平缓自然;提梁挺拔有力,转角过渡圆润饱满。桥梁钮与壶身身形相呼应,有足底。整器造型布局合理,营造出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使此古壶更具古色古香之沉韵,乃吴云根老艺人代表作之一。
吴云根制 北岩刻 弧菱提梁壶吴云根制 北岩刻 弧菱提梁壶
高:17cm 长:16cm 容量:755cc
盖款:『芝莱』 底款:『芝莱』
铭文:『石铫砖烟清涧水,松风竹雨白云山。北岩』

此件提梁壶是一件传统作品,选用黄龙山优质段泥制作,是吴老早年的力作之一。吴云根早年特别精于仿制传统作品,所作的光器功力深厚,线条流畅、坚挺。此把提梁壶刚劲有力,壶身饱满又不臃肿,提梁垂直与侧面的梁结合过渡非常圆润自然,一点不生硬呆板。壶嘴弯曲恰到好处,出水不急不滞,壶身又经民国陶刻名手北岩亲手刻诗作画,画面丰富传神,书法古意盎然,且壶保存完好,包浆淳古,极为难得,是一件不错的艺术珍品。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芷莱,14岁时就拜当时的制壶名手汪春荣(生义)学习制陶技艺,当时的汪春荣已经是名重一时,制壶技艺十分了得,其门下弟子有朱可心、汪宝根,后来都成为一代名手。吴云根1928年到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而后又到宜兴中学窑业科任技师,他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非常好的理论知识,因此他的技艺进展神速,壶艺精湛,个人风格非常强烈,基本功异常扎实,成为驰名中外的七大老艺人之一。

吴云根的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颖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造壶讲究整体的气韵,端正稳健,有挺拔之势,流、把、肩、盖处用线过渡十分流畅,触觉舒适、便利、实用;营造艺壶,讲究虚与实、方与圆的对比效果,使壶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点缀装饰细腻逼真,整体造型布局匀称,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民国 吴云根制 玉屏刻 诗文提梁壶民国 吴云根制 玉屏刻 诗文提梁壶
尺寸:15.5×18cm
盖款:『芝莱』 底款:『铁画轩制』
吴云根 弧菱提梁壶吴云根 弧菱提梁壶 高:17cm
底款:『阳羡吴制』篆书方印 盖钤:『芝莱』小印
此器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提梁转角过渡从容壶,边沿圆润。壶体稳重端庄,线条柔和。整器造型有深邃营造了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与空间,使茗壶更具有古色古香之沉韵。
吴云根 茂记弧麦提梁壶吴云根 茂记弧麦提梁壶(紫砂) 容量:600cc
盖款:『芝莱』 底款:『茂记』
铭文:『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瘦石刻』
此壶身腹铭刻山水图式,另一侧镌刻诗句。相得益彰。
民国 云根款 弧棱壶民国 云根款 弧棱壶
高:16.8cm 宽:15.6cm
壶作墩式,上敛下移,形制四方,却又弧肩,方中有圆,圆融有度,弯流出水顺畅,高提梁至肩而上,挺拔有力。四方嵌盖,桥形钮。腹刻诗词图案:『松风吹鲜带出月照弹琴』,『瘦石刻』。造型精美,典雅细致。
民国 吴云根制 刻梅花诗文紫砂提梁壶民国 吴云根制 刻梅花诗文紫砂提梁壶
高:17cm 通径:14.9cm
底款:『铁画轩制』(朱) 盖款:『芝莱』(朱)
铭文:『玉滴一咽,心香四吐。阳羡玉陶主刻』
民国 吴云根制戴玉屏刻段泥觚棱提梁壶民国 吴云根制戴玉屏刻段泥觚棱提梁壶
尺寸:15.2×9.5cm
盖款:『芝莱』 刻款:『玉屏』
镌刻:『可以清心。戊午秋月玉屏并作』『大吉羊宜用』

觚棱乃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其棱成圆觚状,不以尖角伤人,寓处事智圆行方,不露锋芒。此提梁壶委角方形,方口方足,高提梁,拱桥钮,方形盖呈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一弯流高扬胥出。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粉栗色段泥,质感绵密。提梁作横梁前三叉式,线条匀直,与壶身暗接之处浑然天成,宛若一体。四方足托空壶体,呈虚空之感。盖内壁留『芝莱』长方形款。

器身一侧刻铭『大吉羊宜用』,铭文出自《汉洗大吉羊洗》,“大吉羊”即为“大吉祥”。另一侧由铁画轩掌门人戴玉屏操刀刻以铭文『可以清心』,切壶切题。整体造型方中有圆,柔和工致,在紫砂成型工艺难度分类中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可见提梁壶成型难度之高,藏家当为珍视。

款识简介:

1、芝莱,吴云根(1892~1969年)近代宜兴紫砂名师,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原名吴芝莱,宜兴蜀山人。14岁从紫砂制壶名工汪春荣学艺,民国四年(1915年)由丁蜀镇利永陶器公司推荐,至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厂任技师;返宜兴后在铁画轩工作。1954年参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

2、玉屏,即戴国宝,字玉屏,民国时期紫砂名艺人,艺名玉道人、玉屏道人、 访雪道人、铁铁画轩主人,祖籍江苏句容,后徙居如皋。戴国宝为铁画轩陶器公司创立者。长期为铁画轩提供坯件的有陈光明、吴云根、王寅春等人。陶刻名工有邵云如等人。
吴云根制 玉屏刻诗文提梁壶民国 吴云根制 玉屏刻诗文提梁壶 高:17.5cm
款识:『芝莱』『铁画轩制』款

壶身扁而浑圆,圆中寓方,棱角浑朴有致,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是继承传统别具特色的造型。鼓腹饱满,盖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三弯嘴自然向下弯曲,桥钮比例适度。壶身雍容大气,刻有平约阿宫瓦当纹样;提梁作三叉式,曲线优美自然,与壶身暗接之处浑然天成,犹如一体。

壶盖口沿贯通一气;壶嘴左右两边各塑一棱,与壶身肩线相连,使其视觉效果更为美观优雅。在紫砂成型的难度分类中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可见提梁壶成型难度之高。整器做工精细,浑若天成,壶盖与底部印有『铁画轩制』、『芝莱』款。

款识简介:
1、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著名的“紫砂七大名艺人”之一。
2、戴国宝,字玉屏,出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1910年开办铁画轩。其擅长运用镶嵌金刚钻刀头的铁笔,镌刻于胎上。署款“玉屏”、仿雪”、“玉道人”等。
俞国良制 觚棱提梁壶清末 愙斋款 俞国良制 觚棱提梁壶
长:12.6cm 高:13cm
款识:壶底:『愙斋』篆书款 盖内:『国良』小印

觚棱壶为紫砂传统经典造型,俞国良的三叉提梁传世少见。拍品一侧刻折枝花卉,另一侧刻诗文相配,格调雅致。底印『愙斋』篆书款,盖内『国良』小印,为清晚期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托宜兴紫砂大家俞国良所定制。

款识简介:

1、吴大澄(1835~1902年),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年又号愙斋,江苏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晚期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着有《愙斋集古录》《愙斋诗文集》《愙斋砖瓦集》《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等。

2、俞国良,清末民初宜兴制壶高手。江苏无锡人。传器制作严谨,器型格调雅致。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36年、1937年“江苏省物品博览会”特等奖状。晚清 三叉提梁弧棱壶晚清 三叉提梁弧棱壶
长:16cm 高:15cm

此壶采用段泥制成,壶呈四方形,俗称“觚棱式”,上敛下宽,侧角修圆,底承犴门,弯流、圈把、如意形桥钮倒角,整器方中寓圆,器型稳健流畅,素雅简洁,古韵盎然。壶身一面刻绘“清供图”,将古人的生活意趣体现于器上。另一面刻诗文饰之,并署款『利永』,神采奕奕,气度不凡。且将端握的壶把变幻成为三叉提梁形制,经久岁月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当藏而珍之。
清光绪 紫砂愙斋款提梁壶清光绪 紫砂愙斋款提梁壶
通高:13.5cm 口径:6.55cm 足径:10.9cm。
壶方形委角式,方口,方足,短弯流,高提梁,方形盖,拱形钮。深栗色砂泥。器身一侧刻隶书『小楼一夜听春雨』,另一侧刻隶书『一片冰心在玉壶』,署款『南林氏』。盖内与壶底分别有『国良』、『愙斋』阳文印款。壶的整体造型方中有圆,圆中见方,柔和工致。

“愙斋”即吴大澂(1835~1902年),号愙斋,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擅书法,精篆刻,绘画功力湛深。尤其酷爱紫砂壶,亲自设计壶式,与当时制壶名家合作制壶,所作砂壶常有“愙斋”款。此壶的款识“国良”指俞国良。俞国良是清末民国初年的制壶大家,其作品红大传炉壶于1932年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此壶为吴大徵与俞国良合作完成。
民国 三叉提梁觚棱壶民国 三叉提梁觚棱壶 高:15cm
此壶端庄大方、色泽温润、制技精巧、线面和谐。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平缓自然;提梁挺拔有力,转角过渡圆润饱满。桥梁钮与壶身身形相呼应,有足底。整器造型布局合理,营造出虚与实、圆与方的对比,使此古壶更具古色古香之沉韵,底款『利永公司出品』。
许卫良 弧菱提梁壶许卫良 弧菱提梁壶(紫砂) 容量:500cc
盖款:『许』『卫良』 把款:『许』 底款:『卫良手制』 底内款:『卫良壶』
壶钮挺拔地矗立在壶体上,与壶体融为一体,典雅而庄重,嘴短小弯曲,更添一副尊者气息。壶钮与壶身的气息相呼应,庄重中不乏灵巧可人。
玉琴 中国宜兴款 觚菱提梁壶70年代 玉琴 中国宜兴款 觚菱提梁壶 容量:560ml
底款:『中国宜兴』 盖款:『玉琴』
器型大方,气韵迷人,型制方正,线条顺畅,内置红色峰球孔,泥料细致,典雅造型,为早期精美佳作。
陈佩秋书画 沈觉初刻 觚棱提梁壶陈佩秋书画 沈觉初刻 觚棱提梁壶
高:15.1cm 宽:14.5cm
铭文:『长安 健碧』
此壶一面隶书『长安』,一面绘三只芋头,寓意“随遇而安”。

《周髀算经》曰:“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在中国古典几何美学的影响下,紫砂壶造型通常也是方与圆交融的。觚棱壶即为典型。此壶形体亦方亦圆,侧角修圆,底承犴门,下大上小,稳如泰山,古朴挺括,三弯流、提梁式。俯视呈四方形,侧面看又如覆斗状。盖是小于底的四方形,三曲如意桥形钮极富装饰性,又可中和全壶硬朗之风,尤为可爱。正是“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境界。

觚棱壶,顾名思义,仿古代觚棱设计。一是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其《西都赋》曰:“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王观国《学林·觚角》:“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

二是古酒器,后又演变为用于祭祀、陪葬的礼器。据邓实《明清各名家砂壶形拓》中之《阿曼陀室制砂壶》称:“觚,为古酒器,容酒一升。形方,四面有棱,今世传尚多,唯方者少而圆者多”。清·杨彭年曾制作此款式,壶身一面刻“觚棱”;另一面为曼生幕友郭祥伯所刻铭文“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

陈佩秋(1922年-—),女,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她曾自题:“予习山水,自清六家四僧而上溯宋元,每有名山大川之游,反复体察前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

⋈陈壶2014年做过一款弧菱,一起来看看——方壶弧菱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紫泥小平盖

2小巧可爱的紫泥扁西施

3全手工 朱泥顾泉壶

4有特色的直流宫灯壶

5薄胎扁墩紫砂壶

随机文章

1黄玉麟和他的成名作品鱼化龙壶

2紫砂烧制之龙窑

3红泥和朱泥的区别

4几个简单方法鉴别紫砂壶优劣

5高端壶型_狮球壶价格2000元(停产)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