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金声玉振壶

从明清时期以来,就流传有一些刻画着花鸟虫鱼等图案的紫砂壶;不过当时强调的主要是“刀刻”,而忽略了利用紫砂这种特殊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创作。直到20世纪90年代,鲍志强凭借自己深厚的书画功底以及对紫砂的理解,开创了一套“乱刀刻法”——以刀的深浅轻重、表现出的“笔墨”的味道,对所表现对象的点、线、块、面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用到所形成的一种技法。从“金声玉振壶”这件型制特别、刻画精美的作品便可看出“刀下有笔意,笔中见刀迹”的特殊效果,把陶刻的表现手法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
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图片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
蜿蜒起伏的翠绿色山冈上,凤凰在鸣叫,蝉儿在嘶唱,混声交响,余音缭绕,天地为之俯仰,浓缩自然和神话元素于一体的“金声玉振壶”,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代诗人李贺在听了著名乐人李凭弹奏箜篌后,写下了想象丰富的感受,他描绘李凭优美的弦歌之声,嘈嘈切切如昆山石碎山崩,一弦独响如凤凰长鸣,声振林木,其悲抑之处好似带露芙蓉为之泣下,而欢快之音仿佛兰蕙抿口而笑。

只活了26个年头的李贺,是个少年鬼才,他的诗歌都是其呕心沥血之作,后人评说他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作出新奇瑰丽的意境。《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诗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

端详“金声玉振壶”,浮现于脑际的便是李贺的这首诗,视觉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凤首壶嘴,只见略略有些弯曲弧度的壶嘴前端,有只顾盼生辉的单凤眼,其流畅、柔和的线条,一如凤凰鸣叫时昂起的颈项,而壶口恰如微微张开的凤嘴,朝天鸣叫,刹那间只觉得天籁和鸣,一派天朗气清的良辰美景。

《诗经·大雅·卷阿》有言:“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我们仿佛看到非梧不栖的百鸟之王,正迎着朝阳,翱翔飞鸣在高冈梧桐之上,百鸟朝凤的壮观场面即将出现。

作为一种象征,在茶壶最高处的壶盖摘手上歇着一只鸣蝉,一个平凡平常的小虫,吊镂形象,具体生动,它以低伏的姿态,栖息在引人注目的最高处,它的时鸣时歇的吟唱与高昂的凤凰的欢叫不同,直似鸟王高歌时的低沉的伴音。

骆宾王有《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是诗人被诬入狱时写的愤慨之作。秋天到来之时,秋蝉仍高唱在树梢林端,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高洁的品性呢?这样的寄托遥深,可有人给予更多的关注?诗人寄情寓兴,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和情操。

“金声玉振壶”通体茶绿色,是梧桐、杨柳等绿色植物的颜色,万物共处共荣的和平佳境,洋溢着生命的本体精神,也是茶文化和茶壶艺术精神赖以张扬的艺术氛围,正是在这个色彩的环境中,才格外彰显出凤凰和蝉共处一体的协调、和谐,情趣和理性。

凤和蝉,一鸟一虫,一为象征,一为实物,一只鸣叫朝天,一只翅振低唱,壶身镌刻隶书“金声玉振”四字,端方挺秀,点明壶艺的主旨所在。

“金声玉振”四字,典出《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原文中的金指钟,玉指磬,比喻孔子的德行全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后世则以此比喻才学精妙,声名远播。

茶壶的作者镌刻此四字于壶上,移用原意,以凤凰之鸣和秋蝉之声在金秋时节的鸣唱,表明自己的高洁的心灵,与对艺术最高境界的努力追求,以及对自己壶艺手段的自信和不无矜持的态度。

我们听到了凤凰的鸣叫和蝉儿的低唱,看见了茶壶所透露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于是莞尔。
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的图片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 容量:430cc
底款:『志强制壶』 盖款:『鲍』『志强』 把款:『鲍』
题识:『金声玉振,乐人』
金声玉振壶图片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 长:20cm 高:12cm
金声玉振壶的图片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段泥) 高:11cm
金声玉振壶鲍志强 金声玉振壶(原矿紫砂泥)
款识:『鲍志强印』

更多鲍志强设计紫砂壶,请欣赏——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龙香提梁壶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强烈推荐 黄龙山紫泥 大掇只壶

2本绿容天壶

3陈壶创新壶型—础瓢

4天青泥小虚扁

5景舟虚扁_大水潭天青泥

随机文章

1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壶的区别

2矮秦权_非常好用的一把壶

3巨轮珠紫砂壶百科

4陈壶买家秀2014年第一季度

5详细分析紫砂职称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