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与香港茶具博物馆收藏有不少歷代紫砂大师的艺术作品,我最看重明代的时大彬,清中期的陈鸣远,清末时期的邵大亨,以及当代顾景舟的作品。
应该说,这四个人,代表了紫砂艺术发展的一个脉络,从这四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壶歷史的创新与发展,紫砂工艺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工艺项目,与这四位大师在紫砂歷史上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紫砂本是一种陶(pottery),紫砂壶则是一种陶製的日用茶器,五百年以来,经歷陶工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以及士大夫文人的参与,使之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茶艺臻品。一壶到手,让你玩味、让你心动、让你遐想,让你爱不释手……
本人有幸生在紫砂产地江苏省宜兴市丁山,从小耳濡目染,心手揣摩,半顾世纪年来,对紫砂壶可谓一往情深,从一个从业者或者参与者来看紫砂艺术的发展,我领悟那些创造一个个紫砂时代大师们的风采,体味大师们创作出的一个个经典。我对这四位大师巨匠的理解也许是肤浅的,但还是想写出来,与香港的紫砂爱好者们分享。
任何时代产生艺术大师,绝对不是偶然的,这其中需要我们去感受产生大师的过程,以及那些大师的艺术经歷和时代科技及人文背景,从而领悟他们无与伦比的艺术风采。
具 有千年歷程的紫砂陶,其实只有五百年记忆,这五百年中,却经歷了四大艺术发展的高峰,从明代中叶的时大彬到清代中期的陈鸣远,再到清代末期的邵大亨,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顾景舟,这四个人代表了整个紫砂歷史的四个辉煌阶段。一、时大彬
时大彬是明代万历年间人,是一位紫砂艺术先行者,紫砂壶的成形方式在他手里得以完善,他创造性地运用泥片合围镶接技术成形紫砂壶,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延用这一成形工艺,而这一工艺,二○○六年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尤其是时大彬造壶的形制和审美取向上,今天的人们仍然在传承和发扬。有人说,欣赏时大彬的紫砂壶,可以用“方、简、大”来把握。
所谓“方”,时大彬做人内心方正。无论他的圆器、方货都让你感觉与他的性格一样的方正耿直,他心里想的壶就是壶,从不卖弄,一切是那么平实而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我想这正是大彬壶的高妙之处。
所谓“简”,即简约率直,明代,是一个崇尚简约,崇尚正直的时代,这一点,我们可从明式傢具得到启示,看时大彬的紫砂壶,造型一气呵成,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壶的形态都表现得那么流畅、自然,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特色。
所谓“大”,即大气,时大彬的紫砂壶往眼前一放,是端庄,是古朴,让人感到是一种人到中年那种醇美。五百多年来,能出其右者不多,因为那个时代造就了他和他的紫砂艺术。二、陈鸣远
陈鸣远是清代雍正年间人,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紫砂艺术天才,他创造性的运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瓜果、树木、花草,动物,昆虫融入自己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当中。
今天,我们走进博物馆去看他的作品,无不展现出生动而精妙的景象,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位前辈,是为紫砂而生,为壶而活的。
从陈鸣远开始,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人文价值,也就是说,他奠定了紫砂象生花器的创作基础,成为真正的陶瓷艺术品进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殿堂。
在乾隆时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宫中艷藏大彬壶,海外竟求鸣远碟”。进一步说明了时大彬与陈鸣远在紫砂艺术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三、邵大亨
邵大亨是清代咸丰年间人,他的壶无论大小,圆器方器或筋囊器,都表现出雍容大度,功性交臻的禅意精神。今天我们强调艺术作品的个性,强调创新,很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东西走形,其实艺术没有新旧之别,只有高低之分,个性当然重要,但共性同样不可偏废。
邵大亨光是掇球,德钟,仿鼓壶就让他独步天下了。晚清以来,很多紫砂艺人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有人说,他的壶“胀肩鼓腹、骨肉亭匀”,谁能悟到,终身受益。说的就是邵大亨紫砂造型对后人的启示。
大亨壶在紫砂从业人员当中,是被做为一种神器而供奉的经典,邵大亨对紫砂艺术的最大贡献是在粗犷的造型上找到精微的表现方法,在造型的处理上融入自己独特的禅意思想,使壶充满了一种张力,有一种歷久弥新的魅力。四、顾景舟
顾景舟是当代紫砂大师,他说:“紫砂壶的最高境界,应该做到气韵生动”,邵大亨做到了,顾景舟也做到了。顾景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集大成者,由于他对金石、书画特别感兴趣,善于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养分,一个传统的款式,经他手一定是另一番景象,精妙而雅逸。
如果说大亨壶给我们带来一种壮美的感觉,那么顾景舟的壶就是一种精緻的美。顾景舟是追慕大亨,却能青出于蓝,形成自己的风格,终成一代大师。
在当今的紫砂壶拍卖市场,顾景舟的作品屡屡刷新成交纪录,这个现象不是偶然的,顾景舟的壶有一种魔力,那就是他的壶赋予了一种生命,把製壶看做艺术来创作,而不是把製壶当作餬口的生计,这样创作出来的紫砂壶就有了生命,有了精神,有了思想。
任何时代,成就大师巨匠一定离不开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开宗立派,独闢蹊径,创造新的形式,开启后来者,如时大彬、陈鸣远等;二是集大成者,把前人的艺术精华加以整合、完善,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呈现自己的风格与面貌。如邵大亨、顾景舟。
古代《考工记》所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为良”。紫砂材质是宜兴最美丽的陶土,更是中国陶瓷材料的绝无仅有的精品,得天独厚的宜兴紫砂艺人,把紫砂陶土在艺术创作上发挥到了极致。许多时候,凝视大师的紫砂壶作品,我总感觉,除去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外,紫砂壶的成形方法,或者说艺人们的施艺手法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都是手工成形,经他们手做出来的东西,是极具灵性和独具韵味的。
所以,我对今天人们过分使用模具来成形造壶,一直持有怀疑态度,我不能说模具成形不好,不美。我想,模具束缚了我们与生俱来的创作灵性。
既然紫砂壶要有灵性,要有韵味,模具壶恐怕无法真实反映出我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能力,因为模具通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一成不变的,或者说千篇一律的。而有灵性的紫砂壶则恰恰相反,它是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就像中国传统书画、手工雕刻的器具等。
工厂化式的生产成就不了艺术品,就这一点,我想,紫砂大师们都是按照传统手工艺来创造的。
千年的紫砂陶瓷歷史,只有五百年的系统记载文献,让我们缅怀这四位大师巨匠,由于他们对紫砂艺术的重大贡献,使得我们今天的紫砂,成为令人神往的传统中国陶瓷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看过了紫砂大师,再来了解下——历史上的紫砂壶顶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