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矿,岩化程度越高,则砂性越硬,黏结性越低,烧成后透气性越好。但品质高、砂料纯的泥,制作难度大,工整度也差,成品率低。
一把紫砂壶单从透气性上说,晶体相越高,品质越好,制作难度也越大,玻璃相越高,透气性就越低,制作难得也相对越低。
要在不降低泥料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泥料制作难度,就需要提高泥料黏结性、可塑性和烧结率,因而产生了“调砂”这个概念,目的是改变泥的质感和肌理感,增强泥料的可塑性。“调砂”是在炼制泥料时的泥粉中,按一定比例、一定目数加入另外的熟或半熟的天然砂料,并使二者充分且均匀结合。调砂用的砂料乃是紫砂泥料,只是调入的砂料颗粒大小、调兑比例各有不同而已。调砂一方面是一种工艺需要,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装饰手法。
调砂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 增强用养效果: 石英含量高的矿料,气孔结构好,用养效果就好。将石英含量高的矿料调配到普通泥料中,可提高坯体的石英含量,增强坯体开放性气孔的比重。
2. 降低制作难度:砂,可增强泥料的可塑性。泥料太细则粘手,太粗则制坯困难,调入合适的砂可方便制坯。例如制作红泥的熟砂,添加进小红泥生料中,可对坯体起“脊”性作用,使之“坚骨”,降低制作难度。3. 调整烧结温度:烧造温度既制约透气性,特定温度只能呈现特定泥色,达到特定透气性。但呈色和透气性是矛盾的。砂,在烧制时不收缩,可提高成品率,可增强透气性,还可提高成品滋润感,调控色泽。有些矿料,石英含量不多,但低熔点的有机物含量也少,烧成需要很高的烧结温度,不仅耗能,而且占窑位时间长,成本就高。若将黏土含量多的矿料颗粒添加进去,就可降低烧结温度。
4. 呈现特殊效果:“乱调砂”后,因配料烧成收缩率不尽相同,成品会产生特殊肌理,悦目而赏心,如“桂花泥”,“梨皮泥”。
调砂得当,壶可夺目而养眼;调砂不当,壶则刺目而怪异。需要当心烧成后添加砂本身的呈色对原泥呈色的影响。调砂工艺自古就有,不是作假。调砂泥,不是低档品。
⋈延伸阅读——紫砂调砂、铺砂的名词解释和区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