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的“密码”在哪里?——读《文明密码·紫砂寻宝》所想到的
2015年3月4日晚,央视的《文明密码》专栏里播发了《紫砂寻宝》。我看完后又在电脑里看了一遍,感触很多,于是作了一些笔记。
难得的实话
记者和向导在宜兴黄龙山上有几句对话,我以为是“难得的实话”!
记者问向导用她手中的泥料做一把壶能卖多少钱?向导李加瑞说,若是大师做的,那不就是钱的事,价钱肯定不菲!
“那就找大师来做,请你介绍介绍。”李加瑞若有所思,意味深长,没有向她推介大师,而是介绍了不是大师的葛陶中,并说:现代做法比较多,少有古法做壶的。葛陶中比较传统,工艺比较传统。现代做法主要指的是“石膏模具的成型工艺”,古法指的是荣入国家非遗名录的 “宜兴紫砂陶传统手工艺”。
日常对话是容易说真话的。记者生活式的问话,向导朋友般的回答,李加瑞在楞楞神之后没有推介大师,而推崇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古法做壶”的葛陶中,可见宜兴传统手工艺做壶的少又少了。可是,在浩如烟海的自我介绍和作品证书中,充斥着“全手工制作”的字样。 在我看到的数不清的杂志和书籍中,也有一次说了和李加瑞类似的话。
那是在《紫砂·2013年春季纪事》的78页上说:“现在传统的手艺被人们所珍视,但是传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延续,谁也说不清!因为,真正想要传承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见《紫砂·2013年春季紫砂纪事》之78页)“真正想要传承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个判断不是一般人说出的,而是两位紫砂名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的女儿范建华,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女婿陆君,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技术学院副教授。他们在传播传统手工艺之中,深切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十分痛心地呼吁改变这“少之又少“的现象。
紫砂的密码在哪里?在葛陶中式的古法之中,在“非遗技艺——紫砂陶传统手工艺”之中,然而在宜兴十万制壶大军里,懂得“古法做壶”,尤其是“坚守古法”的人——少之又少,岂不悲夫!
正有此,作为紫砂文化爱好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呼唤“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并坚信未来十年一定是紫砂手工艺复兴的十年!双手造壶魂
我在写作“一双手铸就全过程”一文里,用了葛陶中以大木槌炼泥的例子。那是我从书、从图片看到的,今天看到了形神兼备的视频:久病初癒的葛陶中,在身体瘦弱与大槌舞动的对比中,给记者展示“做好壶的密码”绝技,令我心疼!为记者表演是短暂的,而平时则练一次泥料,他却要断断续续地舞槌“八小时”。
坚守古法的已是“少之又少”,那么,坚持八小时古法槌泥的恐怕是“罕见之罕见”了!
葛陶中为何坚持舞大槌?从认识泥料到选料炼制,从木槌练泥到手工成型,从明针规整到烈火烧成,一双手贯通制壶全过程,是紫砂传统手工艺区别其他陶瓷工艺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中百和丹砂,百炼成泥,是紫砂泥料密码地关键环节,很像中国制作“面食的和面”,讲究和好的面要“三揉三醒”,只有经过揉、醒的面做出的面条、馒头等等,吃起来才口感丰富,才“劲道十足”。看过《远方的家》都会对西安一带制作面食的典型经验印象很深。
中国自古讲“隔行不隔理”。紫砂古法的舞槌炼泥,正似制面的“三揉三醒”!我以此请教过葛陶中先生,他说正是如此。葛陶中说“舞槌炼泥有三个基本方法,掺和、平敲、搭配,依次进行,周而复始,很有‘三揉三醒’的味道。”
《非遗法》对非遗项目有整体性、真实性、传承性的三大原则要求。紫砂艺人“一双手铸就全过程”正是非遗“整体性”的体现,也是紫砂工艺文化的最为宝贵的密码。从宜兴的实际来看,真实的传承这一“整体性密码”的人实在是“太少之又少”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神秘的密码
传统非遗文化中有相当多的神秘色彩,也有相当多至今说不清的“神秘的密码”。紫砂壶依然。紫砂壶很有神秘感。神秘来自密码,还有未解的密码便是“神秘的密码”。
“过夜不馊”是紫砂壶的一个密码,据说是一位老木匠发现了这个密码。一位老木匠在参与一座庙宇建筑时,将他随身携带的紫砂壶遗忘在藏经楼的大梁上了。工程结束了,脚手架也拆除了,老木匠才想起紫砂壶还放在大梁上。
后来,他想了好多的办法,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取回他的心爱之物。爱物失而复得是为一喜,令他更为惊喜的是,壶的茶汤色依然、茶味没馊。当时正值盛夏,剩饭剩茶不要说几天,就是过一夜,也会腐败变馊。于是,“紫砂壶夏天泡茶过夜不馊”神奇功能,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好奇的人们,屡试不爽!今天,生活的丰富美好,谁也不会喝过夜茶了,也不在意其“过夜不馊”的功用,可是它的神奇与美妙却深深地躲进大家的心田。
作为有心人的北京陈子伟等壶友坚持用“21天不馊”的实事,来鉴赏紫砂泥的纯正与否,可谓是一条民间的宝贵经验。我也一直采用此法。紫砂壶为何过夜不馊?宜兴的主流解释是它有“双重气孔结构”。紫砂泥料是颗粒结构,颗粒并不如金刚石那样光洁,而是布满了“空隙”;壶烧成后,颗粒之间也会有大小不一的“空隙”,于是构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双重气孔”结构。
大量“空隙向外开放”,一遇热水,便会因热胀冷缩,热张口、冷收缩,一张一缩,一次呼吸。张口,则容量增大,容纳水就多。
但此说并不能完全说服人,我一直认为紫砂泥料中一定还有“能防腐”的微量元素在起关键作用,可惜作为爱好者没有科学实验的条件。期盼有人能投资来解密这一“神秘的密码”。
紫砂泥料的天赋特性,烧成砂壶的“双重气孔结构”,是紫砂最可宝贵的密码,但有意思的是宜兴紫砂界并不珍视,没有科学依据地乱加化工料就是其典型表现。右手制壶赚钱,左手愚昧砸壶,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痼疾。
《紫砂寻宝》宝在“文化密码”。紫砂壶的密码有已解密的,也还有没有解密的。品读解密的密码,构成了品茗、玩壶的乐趣;探寻未解的密码,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这一切可能正是紫砂壶艺的魅力所在吧!
⋈视频回顾——文明密码陈晨探访紫砂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