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是一种善良的艺术,你必须很友善的对待,而不是为卖高价去虚抬艺术以外的职称名气。宜兴从业者一蜂窝地赶赴职称考场,千军万马同时去考紫砂技术职务,其实,目的就是一个,把自己的技术职务往上升。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紫砂艺术市场扭曲成职称市场,这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不明智的。
自古以来,从事紫砂职业的人千千万,有几个留下芳名的?有几个如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一样留下艺术财富的?可谓屈指可数,而且从来也不是靠职称来支撑其在紫砂历史上的地位的。
今天普通工艺师,紫砂壶卖5千元一把,明天升为高工了,还是这把壶,价格立马涨到5万元,让众多藏家象炒股一样买作者的升职预期,可一旦市场饱和,生产过剩,泡沫破灭,就不要说5万元,5千元也难兑现,从最近几场北京的大型紫砂壶拍卖情况看,有很大部份大师的东西都流拍了,大师紫砂壶变现的渠道单一,那些高工、研高的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紫砂壶收藏是一门学问,你必须去深究,收藏还是一门艺术,你必须有艺术鉴赏能力辨别真伪。不是所有的高工、大师都能流芳百世,也不是一介平民毫无职称的就出不了一个艺术家。
我相信,只有不功利,不图名,潜心于紫砂艺术创作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真正的砂艺术家而流芳百世,同时,我也相信,那些整天想着职称升级的人不会有时间去潜心钻研,把功夫花在紫砂艺术之外的职称炒作上,你就是考上最高的职称,也是枉然,因为,考核你的是技术,而不是艺术。
紫砂壶的价格,还是要看作者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数量,自古以来就是物以稀为贵,如果各个网站、实体店都有,而且数量庞大,同质化严重,那此人的紫砂壶就毫无收藏意义。
一个人从18岁开始做壶,到70岁为止,去掉学徒成长的10年,再去掉晚岁精力不挤的10年,也就30年左右,按每年做100把,应该一生加起来不会多于3000把,所以,存世量决定其收藏价值。
现在的一些人拼命炒作,上报纸,上电视,公媒体自媒体一起上,可做出来的紫砂壶连学徒期的水平都不到,又是金奖、银奖、钻石奖、又是什么成就奖、创新奖⋯⋯,什么举办单位都有,从国际到国内,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组织,有些奖项闻所未闻,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来装璜门脸的印刷品,毫无含金量。如果说,这个作者在自己的广告册子上有大幅所谓的获奖经历,出自XXX大师的门下,什么紫砂世家,从小耳孺目染等等,加上与大师名人的众多照片,有什么清华大学什么培训之类的,我想都不要太相信。
这些都不能垫高他的艺术涵养,更不能增长他的艺术水准,基本都是套路,重点是要看其作品的材质与艺术水平。为什么顾景舟的壶有的能拍到几千万元,有的却只能卖到几十万元,这个道理要弄明白。
那么,什么样的紫砂壶可以收藏呢?我认为,收藏不是短期获利的行为,你要去研究,先备足功课,市场上做的好的紫砂壶多的是,要学会比较,多到博物馆看精品,许多看上去的好壶也许仅仅是技术因素造成的。
抛开技术与技术职称,料好,工好,造型好,一个作者认真对待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特别是造型审美要有神韵,象人一样有精神、有张力的紫砂壶才具有一定收藏意义。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倡导普通收藏者不要奔名头而收藏——紫砂专家给普通收藏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