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一次烧成的紫砂壶

一次烧成的紫砂壶时常有壶艺人说自己的壶是一次烧成的,其中不乏自豪,或者炫耀,也不时见到壶商以此为噱头,推销自己的作品或自己经纪的壶艺人,所以一次烧成的紫砂壶,就不知不觉地成了高水平的代名词,这个观点有些偏颇。

所谓的一次烧成,就是不用经过整口,壶盖与壶身就能基本契合。

首先,以前(1970年代前)的壶都是在龙窑烧成的,龙窑的可控性很低,烧制风险很大,所以壶艺人要尽可能减少烧制次数。其次,以前整口比较困难,因为没有整口必须的金刚砂。可见,一次烧成,多少是因为无奈。但不得不说,一次性烧成的壶,对制坯工艺要求较高。

能够一次性烧成的壶,必须掌握好收缩,同时,烧制时必须尽可能少的变形。

壶身和壶盖都是相同的泥料制作的,泥料的收缩率基本相同,但身桶和壶盖的收缩程度却可能不同:

1、壶盖和身桶的泥料干湿度往往不同,所以收缩也会不同。
2、壶盖和身桶的收缩基数不同,所以即使干湿度相同,收缩也会不同。
3、干坯的时候,壶盖和身桶的收缩时间和速度不同。

这些变量,会导致坯和烧成后的壶,在大小比例上,会有变化,烧成的壶,壶盖总是或大或小。当然,如果壶盖大,则就会出问题,不仅在干坯时容易撑裂壶口,烧成后打磨也是比较麻烦的事(在没有金刚砂的情况下)。一次烧成的紫砂壶图片有没有可能做到烧成的壶口盖大小合适呢?当然可能。但这一定是大量经验的积累,所谓熟能生巧。但这种积累也仅限于同种泥料(收缩率相同)、大小一致的相同款式。也就是说,即使是壶艺人熟悉的泥料,如果改变壶的大小,那么经验就得重新积累。

此外,壶经过烧制,多多少少会产生变形,这是制壶工艺和泥料特点所决定的。泥片是用搭子拍出来的,搭子和泥片的接触面并不是平的,而是带有些弧度,这就导致拍出来的泥片不同位置的致密度可能会有些不同,烧制时就会因为收缩不同而变形。烧制时,如果坯的放置不平,也会在烧制时因为重力原因而产生变形,特别是泥性重的泥料。

壶盖必须通转,这就要求子口(壶盖的裙)的最大直径与壶口的最小直径基本一样。假如壶盖(子口)在烧制时变形(变成了椭圆形),烧出来的壶,盖子就不能通转了。一次性烧成的壶,必须考虑到这个变量,将子口的直径做得小一点。所以,真正的老壶,基本都是宽盖。

简而言之,一次性烧成的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一次性烧成,也不是壶艺人追求工艺的结果,所以在今天整口已经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几乎没人做一次性烧成的壶了。不是工艺水平不够,而是没有什么必要。

⋈相关阅读推荐——紫砂壶壶口有圈磨过的痕迹是怎么回事

今天的喝茶人,已经习惯了对工业品的要求和审美,他们也用对工业品严谨精致的标准要求作为手工艺品的紫砂壶,壶的气密性,是其一。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壶的气密性,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磨口磨出来的。

作为对制坯的要求,也就是需要将壶盖(子口的上直径)做得稍微大一些。当然,这就必须在干坯的时候细心些,需要不时将壶盖提起来,以免由于身桶先于壶盖收缩而导致的壶盖将壶口撑开。紫砂壶整口图片制壶,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收缩问题。泥料在干燥和烧制的过程中,必然会收缩,收缩的不同,必然导致问题,严重的是开裂,轻微的是变形,这是必须面对的客观规律。

不受这个客观规律的制约,可以将每一种泥料、每一个款式、每一个大小的壶都做到一次烧成而不出问题,估计就是连神也做不到,假如这个世界有神存在的话。

一次性烧成,既无必要,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唯一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制壶人有丰富的经验,但这种经验也仅仅限于固定地做某一种泥料、某一种款式、某一个大小的壶。

科技的进步,工具的精致,的确会让人变得懒惰,这似乎是一个哲学悖论。总有老壶艺人(特别是大师级的)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懒了,做壶越来越不动脑子。

问题的根本是做壶只不过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作为经济行为,当然会尽可能地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如果有人能不计经济成本,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而且还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天赋,那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代制壶艺术的大家。

一杯清茶,一颗静心:“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禅意的相联,以茶为媒。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现在的壶,两次烧成法已经被推广普及——紫砂壶一般烧几遍?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新式汉瓦_黄金段泥

2全手工紫泥水平壶

3大容量汉瓦壶

4薄胎仿古壶_中槽清

5饱满圆润的茄瓜壶

随机文章

1你们的产品价格怎么样?在市场上是否有优势?

2宜兴龙窑_紫砂古龙窑介绍

3朱泥壶的魅力所在

4谭泉海的紫砂艺术人生

5邵元祥紫砂壶真假鉴定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