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阳光如水般柔情,静静地洒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站在宜兴丁山的紫砂老街的巷口,蜿蜒而去的不只是这条街的漫长,而是她所承载的在我心中留下的厚重的紫砂五百多年的历史。吴云根、任淦庭、顾景舟等紫砂前辈的故居,让我对紫砂的情感多了几份敬重。
三个月来,我从南京往返宜兴丁山10多次,行程万里,为的是在五色土中,探寻是什么让紫砂有了那么神奇的光辉;每次到了这里,总是如沐春风,倘若逢上惬意的秋雨,那种幸福的暖流总是涌上心头。
《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郑板桥的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壶小乾坤大”的意境,以及文人墨客对紫砂壶喜好至极的原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不辞辛劳的小镇。五色土就是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顾绍培、吕尧臣、鲍志强、谢曼伦、曹婉芬等大师的家里,到处可领略到大师的智慧和创作的激情。
一杯宜兴红茶,总是我和大师们品茶赏壶的意趣所在;望着银丝满头的顾绍培大师仍在工作室打泥片、拍身筒,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勤耕不止、担当责任的大师精神。
著名“邵济公”邵家声、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曹洪喜,他们是典型的清贫艺术家,人在尘世不染尘,守得清贫谈富有,陋室中满怀紫砂艺术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在“范家壶庄”采访,你能感受到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伟群,在传承与创新范大生的壶艺事业中的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吴顺华能书善画,能塑擅刻,是能创作个性作品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与他的简短一晤,他对紫砂创作和艺术的理解,给我带来了悠长的回味。
不擅言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吴祥大,把自己关在1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用一年之时,创作“孙子兵法”壶,与我半个多小时的交流,让我对他的执着追求肃然起敬;朱可心传承人之一的鲍红华,身患重病,仍坚持伏案制壶,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
马金旺大师的传承人、“金旺百式”策划人周汝平对生肖壶的创作感悟和“光辉历程壶”的理解,使我深得教益;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蒋蓉传人蒋小军、藏珠阁主人王俊峰、工艺美术师鲍雯君、陈小培、张子威、蔡俊、蒋惠娟、杨乐华、黄顺达、吴俊杰、沈云兰等等,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很多很多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制作的一件件紫砂精品,给我们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神韵!
一万里路云和月。在最后我还要感谢对我紫砂研究与追求给予莫大理解和支持的妻子,她让我体会和理解到了爱与事业的和谐是那么地需要,是多么地重要!
真的好爱你,宜兴的五色土!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紫砂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