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起始于北宋,成熟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在几百年的传承中不断丰富和提高,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尤其是紫砂壶的风格和形式不断地拓展,技艺精益求精,表现手法各臻其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崭新风貌。在紫砂壶的继承和创新中依靠题材流露美好的祈盼, 寄寓中华民族所渴望的大美境界。紫砂壶“祝福”就是借物抒情,通过壶的造型设计去体现文化内涵,表达精神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释放吉祥的语境。下面就紫砂祝福壶的创作谈二点体会。紫砂壶“祝福”蕴含强烈的民俗元素
紫砂壶的制作既是匠师技艺的物化, 也是审美观念的体现,又是思想精神的表述。千姿百态的壶体造型和高超卓越的技艺水平,展现出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壶作为茗饮的实用器具,在人们的把玩中是可以交流情感的,可以把一种内在的气质、意韵传递,去表达生物形态、田野情致、历史故事和民族风情等,这就是宜兴紫砂壶传承数百年而兴盛的原因所在。
“祝福” 是祝贺人们顺遂幸福,《辞海》解释为:“祝告祈福。”在民间流行一种这样的民俗风情,就是在农历年年底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煮熟了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祈求来年幸福吉祥。鲁迅先生在《彷徨·祝福》中写道:“家中却一律忙,都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当今著名歌星张学友的一首《祝福》:“朋友,永远祝福你。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深受人们的追捧。由此,将“祝福”的意境扩展,营造出砂壶的形体,运用文化创意揉进紫砂材质的高雅纯朴之中,通过对“祝福”的吟唱,引发吉祥圆满的颂扬, 诠释传统文化在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呈现的又一种承载形式。通过把内心的倾诉托付于砂壶,使“祝福”的理念直达壶友和茶人的心里,祝福民富国强,祝福紫砂兴旺,祝福幸福安康,去迎合东方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趣味。紫砂壶“祝福”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祝福”是抽象的词汇,而在紫砂壶的设计时必须让“祝福”的元素生动和形象起来,得到完美的展示。祝福壶吸取中国红灯笼的造型, 把壶的主体设计为扁圆形, 用紫砂清水泥手工制作,色泽紫红,细而不腻,润而不耀,质感沉稳。这红灯笼形态的壶身简练中有气势、浑朴中见韵律,寄寓着对美好、平安的祝福。
紫砂壶的创新要秉承造型设计和装饰手段相互融合的观念,就是在紫砂壶制作的时候要考虑到壶体的装饰,通过装饰强化器型特征和主题的突出,使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躯壳,而是有血有肉、文脉清晰的整体艺术形象。紫砂壶“祝福”关键是凸显“祝”与“福”的文化符号,于是在扁圆的壶体上适度装饰竹子和蝙蝠,使吉兆的理想成为紫砂壶鲜活的灵魂。
“祝”与“竹”谐音。我们宜兴有“竹的海洋”之赞誉,陶、竹文化具有深厚底蕴。自古以来,竹子一直是诗人、画家和紫砂陶艺家的创作题材和吟咏对象。元稹说:“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白居易言:“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还有人赞叹:“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我师。”于是,将“祝福壶”的壶嘴设计成一段竹枝,粘贴上几片竹叶舒展而又自然,仿佛依恋着母体茁壮成长;壶把是一杆弯曲的细竹,有着苍翠勃发的欢愉。竹如人生,虽然经历风雨,但希望总是美好的。
“蝙蝠”的蝠与“福”可以产生联想,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在壶盖上运用紫砂雕塑的装饰手法,塑了一只小巧可爱的小蝙蝠,可以引发遐想、令人幽思。它与竹子的灵动和清韵交融,组成了“祝福”的创作主题,俏丽雅趣中包容美学意境和象征内涵。
紫砂壶“祝福”的文化创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是紫砂泥在捏制中的情感升华。紫砂壶的制作要采用特殊的思维方法,运用新颖的表现手段,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赋予作品以文化的魅力,成为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这是紫砂壶传承发展的必然规律。
紫砂大师蒋蓉仙逝,留下了她的 “圆梦壶”和对北京奥运的祝福,一起来看看另一把有着美好寓意的紫砂壶——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圆梦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