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壶艺工作者样,对紫砂泥的天然美质了解和尊重程度,决定了他的创作水平。孔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美学评论:白玉不雕,丹漆不文,宝珠不饰。质有余者不受饰也!”,从中不难看出,要尊重材料的天然美质。
所谓“紫玉金砂”——就是对紫砂原矿材料的古朴自然风骨的一种赞美,这就要求艺人在处理和加工这些紫砂时要遵循必要的美学法则。紫砂壶需“光华内敛”,泛黯然之光,她的神采是在不经意间突然一亮的,而非如陶瓷玻璃一样耀眼。只是近人出于商业需求,追求展示效果,对壶胚刻意抛光打蜡,力求“水色”夺目,其实是一种破坏。
清乾隆时期,因受世风影响,供奉宫廷的紫砂壶过度追求富丽堂皇的效果,装饰繁缛奢靡,虽不乏力作,可惜匠气过重,紫砂的自然机理美感被破坏,艺术魅力大打折扣。并且壶身上的刻画、书法均需服从主题效果表达,非把把壶上都可书画,书画的内容也应和壶的神韵一致。如在秦权、仿鼓、秦钟、掇球、石瓢等壶身上刻古代仕女,就太唐突了。二、体现华夏魂魄的韵味美
中华民族是伟大、勤劳、智慧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这种长达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为紫砂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营养和创作佳作的源泉,同时,从一开始就烙上龙族印记的紫砂壶作品,也承载着传续大国优秀文明的使命。
在世界各国的艺术门类中,传统紫砂艺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它所负载的历史使命也是奇特的,作为广泛借鉴民族姊妹艺术的紫砂创作,吸收了中国金器、玉器、木器、漆器等工艺制作的经验,融书法、雕塑、绘画、诗词于一身,高度浓缩华夏民族的智慧,用特殊的紫砂语言高声吟唱我们的民族文化。作为一件出的紫砂艺术作品,不管是传统形式的紫砂作品还是现代的紫砂壶艺,我们都能看到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情,民族风情。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抽象的,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但是,许多紫砂艺人却凭借着特殊的紫砂语言来构筑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如长盛不衰的象征着文人气质的松、竹、梅题材紫砂壶创作、象征着多福多寿的佛手、蟠桃等花果器型的创作、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壶的创作。只有对传统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人才可以感觉到紫砂壶作品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更多体现民族韵味的是紫砂的装饰技法的广泛应用,名家高手通过绞泥处理、洒金、镶金、印模等装饰手法画龙点睛突出主题,可谓恰到好处。我们注意到这些装饰出来的各样纹饰都是具有中国性质的符号,凸现出强烈的民族审美个性,当然,从现代审美角度出发,紫砂艺人将这些纹饰进一步简化、抽象化,使它更具规律性和符合现代的审美眼光,丰富和创新了紫砂器的肌理美感。这些装饰符号具有旗帜鲜明的民族特点,体现出华夏美学的特有韵味。三、和谐自然的意境美
自然界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对象,人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周围的一切,天、地、自然所具有的灵性,能够在人的身上产生出一种感应,使得人和自然之间在精神上相互融合,这种感应需要我们用一种顺乎自然而细腻的情感去体味,于是,万物一切都有了人的情感,我们也似乎可化生成万物一切。
在中国,我们形容温柔的江南女孩,会说她是“水做的女子”,在形容男性刚毅的时候,就说,他象大山一样坚毅。那么,紫砂的作品是不是也可以赋予人的性格呢?我想当然可以,这种互为置换的关系和谐地反映出了一种人性追求。
其实,紫砂壶艺的根性不仅决定了紫砂壶艺术作品的创作轨道,也决定了欣赏紫砂壶艺的视角应当是东方式的,中国式的,因为它的象征性含义很多,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紫砂壶艺,尤其是对于传统紫砂壶艺的了解很难上升到它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抟制出来就是具有生命力的,通过壶我们看到了自己,我们选壶,也是在选择另一个自己。
相关阅读推荐——紫砂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