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谈一些我对紫砂创作方面的思考,从业二十年的经历,我有一种感悟:紫砂创作是技法、情感、哲理的结合。
一、纯熟的技法,以技的独特显示壶的张力
紫砂壶创作,不论是光器、花器还是筋纹器,只有纯熟技法的到位,方能显示壶本身所特有的张力。以“技”而论,它指制壶艺人的技法、技巧、技能。它要求制壶者必须通过长期的磨练,达到能运用高超的塑技,使紫砂壶取得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技法,是紫砂壶神韵和气度的支撑。紫砂壶只有具有扎实的技能功底,才能让壶本身流畅适度、神韵丰满、气质完美、高雅独特。一件功力扎实的作品,能给人们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的享受,充分显示紫砂壶的艺术张力。
以花器为例,制壶人必须善于把握选中的东西,从形体上的合理,向壶的形象融合,按照紫砂壶特有的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加工,按照艺术美的原则,变形处理好。要成功地表现模拟对象的形象特征,必须善于抓住其本质特征,表现自然形态最美的东西,并达到功能合理、视觉润美、触觉舒适和使用安全的原则。
以技能为核心的创作,也是满足技能型鉴赏者的内在需求。受鉴赏者个体的自身文化素养、社会经历、特有趣味等的影响,他们的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等或许偏低,因而他们比较敏感的是对紫砂壶本身的形象、技法水平的鉴赏,从技法中激起愉快的享受与体验。这种鉴赏,虽然是无意识的、零星的、粗矿的,而且是肤浅的,但正是这最基本的鉴赏,能让他们享受到力的动感。
二、饱满的情感,以情的灵动彰显壶的魅力
任何一种艺术创作,离开情感因素,必定是僵硬而死气的。同样,纯手工创作紫砂壶,必须要融入创作者的内在情感。所谓有情,方有灵性;有情,才具价值。情感是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形式,它反应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古典诗词有婉约派与豪放派之分,紫砂壶创作同样也有含蓄委婉与粗狂豪放之别,这是基于创作者生活的背景与情态,也基于创作者个性的追求与灵动的发挥。
表露含蓄委婉的情感,需要创作者以细腻的心灵去揣摩自然界万物,以多情的思维去沟通人壶的对话;表达粗狂豪放的情感,需要创作者以大气的心胸、宽阔的视野、傲视群雄的气概让壶也开口“说话”。外表有棱有角,其实内心也有情感!不论是婉约还是豪放,都需要创作者以特有的心灵感悟与情感体验,从传统文化中去传“情”,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情”,从制壶创作中去表“情”。
融入情的灵动而创作出的紫砂壶,也切合情绪型鉴赏者的审美需求。这类鉴赏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比较深入地认识作品外在的构成美与内在的情趣感,在鉴赏中能产生强烈的美感冲击与情绪体验。
三、睿智的哲理,以理的敏锐孕育壶的活力
“言以有物,而行有恒;思天之道,以为人之道。”这便是紫砂艺术的哲理。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紫砂艺术,与儒、道、法、佛等诸家所倡导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五行相杂,已成百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同样,在纯手工创作紫砂壶的过程中,必须赋予其内在的哲理;而这种哲理,又必须与壶本身的形态、情感相契合。
蕴含哲理的紫砂壶,才能有其本身亘久的生命活力,同时也与最高层次鉴赏者的鉴赏满足感相一致。这类鉴赏者理解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具备稳定而敏锐的心智,他们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壶内蕴的解读与鉴赏,从壶的本身去揣摩生活、生命、世道乃至宇宙等深意。
当然,在纯手工创作紫砂壶的过程中,不能将技法、情感与哲理相互隔离,而应当将这三者融为一体,互生互促,使这三者和谐有致地与壶本身一并相得益彰。
来看一件近期紫砂圈里出现的创作作品——先知壶_刘景创作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