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从材质本身介绍一下,紫砂矿产自黄龙山,是自然形成的矿土。既然是自然的东西,就要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地下埋藏的紫砂矿品质不一,好与不好来去还是很大的。原理上讲矿层深,矿源接近地下水,或者常年泡在地下水里边的紫砂矿最好,烧出来水头非常足。
还有老一辈人传下来说,黄龙山南北两界泥料区别也大,北面的泥料纯良,南面的则性格暴躁。(参考自《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第87页【宜兴紫砂原料和烧成的变迁】作者:徐秀棠)。
而现代科学区分析其化学成分,会发现紫砂泥成分基本一样。什么南北之分,其化学成分并无太大出入。这就是我开始说自然界的物质,一定要用自然界的法则来分析。
从我做壶二十余年的体会,我总结紫砂的好坏从质感判断看两点,一是密度、二是润度。紫砂是介于瓷器的高岭土与其他陶土之间的矿土,其吸水性、密度都是介于两者之间。在紫砂范围内,密度越大越好,润度越高越好。 总结下来就是看似软糯油润如凝脂,其实钢性和密度如金似铁。从这一点讲和玉石、木头都是相通的(这个说法可能不恰当,大家见谅)。只是紫砂陶工艺复杂,光是矿源好不行,还要炼的好,浆和砂的比例要合适(就是我们说的骨肉匀称)。
泥料炼制的好也不行,还要做的人手艺好,明针功夫要扎实。明针光的好也不能决定成品,因为还要烧制,万一窑神不赏脸,泥料也难一下子烧出应有的水色。不过到了窑烧这一步,只要温度到了,气氛那点来去,后期泡养一段时间也就一样了。
真正到养壶层面,也并非温度越高越好,因为高了结晶度高,水色都出来了,后期泡养润度变化就小了,反倒是丧失了一部分乐趣。温度稍低的开始看着土土的,养起来变化却很大,那种水嫩嫩的感觉慢慢浮现在玩家眼前,也是一种乐趣。
⋈延伸阅读——紫砂壶烧制温度不够,竟有这么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