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其他同好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现在想找一把料纯工真的好壶越来越难了,昨天与几个朋友喝茶聊壶,聊着聊着朋友突然冒出一句:像你这样苛刻地玩壶以后的路会越来越窄。今天我回想起来还真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聊一聊几个与紫砂泥料相关的话题,从中或许能找到原因。
1、有关泥料纯正度的问题,紫砂壶因何出名?
有一句话最能说明: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叫宜兴,因此只有产自宜兴本地的紫砂泥才是最纯正的紫砂泥。但是,现实中现状又是如何呢?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紫砂泥并不仅仅产在宜兴,在浙江、江苏、安徽交界其实都有产紫砂泥料。而且这些外地料的价格仅仅是宜兴本地料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更低,因此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廉价普通商品壶,用的都不是宜兴本地的料子,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为了利益谁也不愿意去点破这层纸,因为得罪人的事没人愿意做,何况有的人自己也在明知故犯,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我曾经在某紫砂论坛见过一个商家是这样推销他家的降坡泥紫砂壶的:此壶所用泥料是采用家藏50年的原矿降坡泥……我了个去,你当所有人都是白痴吗?了解紫砂的人都知道降坡泥仅是在90年代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时才偶然发现的一种泥料,现在是2016年,就算到2020年也才过去30年,你是超人还是先知?50年前你家就有降坡泥了?骗人也要动动头脑吧。2、泥料练制的问题
以前的泥料开采出来后,都要露天堆放任其风吹日晒几个月或者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使其达到自然风化的目的,然后才挑选、再用石磨进行粉碎,后人工用吸铁石吸去影响做壶的比较大的铁质杂质,再人工过筛得到想要的一定细度的泥料,然后放入大水缸中浸泡上几年(宜兴当地俗称这个过程为:养土)才会拿出来反复人工锤打,将泥料中的空气挤干净后再做壶。这样的泥做出来的壶颗粒质感丰富、层次感会随着不同视觉角度而变化。
现在呢?有几把壶的泥料是这么练出来的?为了适应市场大需求搞工业化大生产模式:大形勾机开挖出来的矿石,未经自然风化采用专业粉碎机(雷蒙机)进行粉碎(省略了自然风化的步骤),再经过大型专业过筛机进行过筛处理后(目的是得到一定目数的细料)混合调配一定比例的其他配料(包括化料、色料等,以达到提高成品率及烧制后所需的颜色及质感效果)。
再将合成好的泥料倒入专业练泥机,进行加水调匀和酸洗除杂程序,最后再进真空机进行真空处理后成品泥就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这一系列的从矿石到成品泥的转变过程几乎是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
这样生产出来的泥料做的壶的确是又“漂亮”、又“干净”、又均匀而且烧制壶的成品率还非常高,烧制出来的壶泥料呈现均匀的磨砂玻璃面的效果[颗粒大小均匀、颜色单一、见不到任何杂质,堪称(完美),但是这种壶与那些瓷器壶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只图有个“漂亮”的外表可是本质已经远离“紫砂”二字不知多远了。或许这是市场化需求下的无奈之举,但是一味追求高效率、高产量必然会以牺牲传统为代价,舍本逐末这个代价是不是有点高了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呢?
⋈很多壶友都在抱怨,现在的紫砂泥比不了从前,我们来看看——紫砂泥的加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