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茶具的发展给后期紫砂行业的兴起做好的铺垫,至紫砂陶兴起的那刻起便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爱,从刚开始仅仅用于喝茶,到现在成为拍卖场上的“黑马”;从最初多为文人雅所用,到今天成为男女老少皆喜爱的器具,这无疑都是紫砂陶器壮大的见证。
宜兴制的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据说苏东坡设计了一件茶壶,它以取法自然的古青色树枝作为壶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型壶身,刻上古朴的瓦当纹和精妙的书法,清雅折朴,色彩对比,相得益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有实用价值的珍品。
一般人所用的普通紫砂壶,则用模具制作,泥质较粗,但仍不失其紫砂茶具“泡茶不走味”的特色。
曾有这样的传说:一个泥水匠修屋时,把一个宜兴产的紫砂陶茶壶放在屋顶天花板里,完工后忘记带走,经数年后, 再度修屋时发现了它,而壶内茶的汤色、香气、滋味竟丝毫未变。这个传说或许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紫砂茶壶的性能和优点。紫砂茶具工艺独特,既是精致的艺术品,又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历来受人称颂。
文人对宜兴紫砂推崇备至,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专著详细介绍。
生产紫砂壶的主要泥料是天然紫砂泥,其中又可以细分朱砂泥、大红泥、墨绿泥、本山绿泥等,是陶都宜兴的一大特产。丰富的陶土资源深藏在当地的山腹岩层之中,杂于夹泥之层,故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
泥色红而不嫣,紫而不姹,黄而不娇,墨而不黑,质地细腻和顺,可塑性较好,经再三精选,反复锤炼,加工成型,然后放入1100℃至1200℃的高温隧道窑内烧炼成陶。
由于紫砂泥中主要成分为氧化硅、铝、铁及少量的钙、锰、镁、钾、钠等多种化学成分,焙烧后的成品呈现出赤似红枫、紫似葡萄、赭似墨菊、黄似柑橙、绿似松柏等色泽,绚丽多彩,变化莫测。紫砂陶土经过焙烧成陶,称为“火的艺术”,根据分析鉴定,烧结后的紫砂茶壶,既有一定的透气性, 又有低微的吸水性,还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适应冷热急变的性能极佳,即使在一百度的高温中烹煮之后,再迅速投放到零度以下冰雪中或冰箱内,也不会爆裂。
宜兴紫砂陶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罗马尼亚、美国、德国、法国、 英国、意大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过70多次国际性博览会,获得过金奖,颇受好评。
宜兴紫砂陶有“名器名陶,天下无类”、“陶中奇葩”、“中国瑰宝”、“名陶神品”、“泥土等同黄金”、“寸柄之壶,盈握之杯,珍同拱璧,贵如珠玉”等赞语,为中外陶瓷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
从紫砂陶土到紫砂造型与工艺,以及从其特性都能让你更好的认识这一传统而又新潮的器具,更深入的了解紫砂这门艺术需要更长久的体验,现在选择紫砂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品质的体现,在物质充足的现在需要过种有品质的生活,提升你的个人修养!
⋈推荐一篇散文——宜兴紫砂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