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这个题目,有的朋友会说我在出紫砂人的洋相。其实,我是认真的。因为我感到当代的紫砂壶“看得见的细节”越来越完美,但那“看不见的细节”却有离茶越来越远、离人也越来越远的倾向。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条是一些紫砂艺人只知做壶,却不喜欢喝茶,更谈不上会喝茶、品茶了,自然他就难以把壶做得“宜于茶,利于茶发挥最精彩的展示;宜于玩,利于人们润手养心”。这是我在和一些制壶朋友接触时发现的,但那只是感觉。若写出来作以探讨,心里没有底。最近,我在一本权威的书中看到一位紫砂艺人朋友写的文章,文章中有一段坦诚的自我检讨。他说:“说来好笑,原来在家做壶,平时一般只喝白开水,有朋友来才泡茶。我们常说做了十几年壶,最近几年才知道‘壶是用来泡茶的’,它的功能性一直被我们所忽略了。而对‘茶’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对最基础的常识,如泡铁观音所需茶叶量及其冲泡方式等都不了解,也就无法作出一件既有艺术性又不乏实用性的紫砂壶。”
“不会喝茶 ,难做好壶”,我由衷敬佩这位朋友的坦诚,胆识,紫砂人谁愿意说自己“忽略”了紫砂壶的功能性。说实话,“忽略”紫砂壶的功能性的人还真不少,认为只要把紫砂泥做成壶,它就有“宜茶性、宜把玩”的功能,追求“中看” 难,做成“中用” 易。我以为这不仅是个误读,更是紫砂的时代病。
一些艺人朋友不爱喝茶,只是现象,“忽略”紫砂壶的“宜茶、宜玩”的功能才是本质。忽略紫砂壶功能的原因很多,其中有生意人讲求的“货卖一张皮”。过去紫砂壶制作和经营分家,制壶人专职生产,自然是内外质量都要讲究。你不认真,还有质量把关人监督。再加上那时“重工轻商”,紫砂艺人愿意当工人老大哥,不愿意作营业员,自然从事制壶的人不是生意人,也不需要有“货卖一张皮”的观念。
现在变了,宜兴的紫砂人是制壶人,也是卖壶人、生意人。中国自古就有“货卖一张皮”的生意经,生意人特别讲究“皮相好,好卖钱”,用古董行话说是“品相”好。作为商品,皮相好、品相好,是直观的、第一印象,不能不讲究,甚至连包装都要升级。现在,紫砂人作为生意人,自然也要讲“货卖一张皮”,讲究“看得见的细节”越来越完美,在“中看与中用”发生矛盾时,不得不牺牲“中用”,自觉不自觉地让那“看不见的细节”离茶越来越远、离人也越来越远。
正因为此,我才认为说追求“中看” 难,做成“中用” 易,不仅是个误读,更是紫砂的时代病。难与易是相对的,讲究“货卖一张皮”就用心,做好看就不难。何况目前创作的少,仿制的多,传统手工的少,模具的多。用模具制,又是仿制,做到好看似更为不难;忽略紫砂的“宜茶宜玩”功能,作出的壶要“中用”,那就是“不易”。
从整个紫砂业来说,紫砂壶那“看得见的细节”的完美、好看,是历史上没有的。而这“看不见的细节” 确实出现了离茶越来越远、离人也越来越远的倾向。紫砂壶作为茶具首先不是陈列品,而是品茶佳器,宜于茶、宜于把玩,依然是第一位的。中看则是满足“宜茶、宜玩”之上的升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盛世的生活呼唤精致,呼唤内外统一的精致。任何商品、产品的内在质量依然是本质的关键的,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在市场中是站不住脚的。浙江温州“精彩一周” 的皮鞋,早已成为历史的笑谈。
紫砂人是生意人,也是制陶人,更是传承、传播紫砂文化的陶艺家。
爱陶人是买壶人,也要学着做质量监督的把关人。不然的话,买了当时“好看”,事后“不中用”的紫砂壶,自己花了钱,还要生他人的气,生自己的气。
紫砂承载了多少茶人的情怀——喝茶养壶是修身养性的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