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于谦相声有一句常说的开场白“相声界的小学生”,其实,在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面前,谁也都是小学生,那就拿出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就会不仅收获知识、财富,更收获着乐趣。
不要冲动购买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玩壶品茗是很好的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的途径,就像一口“瘾”,越陷越深。
于是,很多人把买壶藏壶当成“吃饭穿衣”一样重要,为了买而买,仿佛得了强迫症,隔断时间没买壶,就会浑身不自在。结果不论高低好坏,心里卯足了劲一定要藏一把,仿佛集龙珠,集合了多少把壶就可以召唤出神龙。
根据喜好和需求,不要为了赶潮流而藏壶,更不要认为“捡漏”这种极小概率的事情会碰巧砸在自己脑袋上,如果像跟赶场子一样的买壶,把辨析其艺术价值和真伪优劣变成了一种本能的感觉,那么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没戏。谁都走过麦城
藏壶圈,没有常胜将军,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还败走过麦城呢,更何况咱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买瞎了东西、“打眼”的人和事不在少数。
说到底,还是趋利心态在作怪,实力派们动辄天价的成交记录,撩拨着心里那块想暴富的“痒痒肉”,尤其在假冒伪劣泛滥、赝品仿冒横行的不良市场下,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练就孙行者般的“火眼金睛”,急于求成就“上阵厮杀”,十有八九都会“挂彩”,被套路、被忽悠。
“走麦城”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谁要说自己几十年玩壶,一次没走过麦城,那是吹牛。
关键得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多交流,多学习,这“麦城”就走得不冤。在藏壶中端正心态
古家具鉴定专家张德祥先生曾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收藏者要端正心态,纯为增值而收藏无可厚非,但难成大家。价格一变,你的心里就跟着发慌。而且,缺乏爱,就产生不了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你老觉得墙边撂着一摞钱,可别砸自己手里,也就谈不上乐趣了。”
得失之间,是成长的过程;聚散之中,才见人之本性。好心态才是“避险”的法门,一切随缘,自然恬淡,遇上了就玩,好东西错失了良机,心里也别太较劲。
有老爷子万把块钱买了把名家壶,发现是赝品后,消失了三个月,再见到,人都瘦了一圈,这是拿“性命”在玩壶呢,你说值不值?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收藏是所学校,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玩出了文化,玩出了“绝学”,尚且自谦“我不是收藏家”,普通如你我,又怎敢妄称毕业?
⋈延伸阅读——形形色色的藏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