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原是古玩圈的行话,指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在清末民国,甚至是几十年前艺术品收藏刚刚兴起的年月,关于捡漏的故事不时上演。
时下,艺术品市场的信息越来越透明,捡漏的定义也在逐渐改变,靠“捡漏”淘到好东西开始变得没那么简单。紫砂行业也一样,有些壶友就问我天猫紫砂壶捡漏靠谱吗?看完这篇文章,您会有答案!三十年前已没漏可捡
著名收藏家仇炎之上世纪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然而这样的范例只能被当做传奇一笑而过。
紫砂界最大的投资增值案例属于台湾收藏家“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早年花三十万购得顾景舟制吴湖帆书江寒汀画大石瓢,在2015北京东正春拍以2817成交,要说是不是捡漏,还不能完全界定。
香港永宝斋斋主,著名瓷器鉴赏家,古董经纪人翟建民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四十年前他刚进行时,师傅还是整天说有捡漏的机会。但到了三十年前,基本上就已经没有这种机会了。如果是眼力好的,买一百件可能遇到二、三件相对便宜的,但是也不存在捡漏的情况的。
“像以前价值很高的东西被当做普通东西卖掉的情况早就不存在了,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现在仿旧、仿假的东西几乎泛滥了,只会买到地雷,买到毒药。在现在的紫砂市场上,基本上不要抱有捡漏的心态进入市场。
一定是眼光好,行情非常准确,万中无一中才能捡到一件半件的。而且这个一件半件不是说一万块买一百万那种,一万块买两万的,翻一倍这种已经是很幸运了。10万买12万甚至15万,50%的利润已经是非常理想了。”非行家捡漏违背事物发展规律
打眼容易捡漏难,对于从事紫砂的著名艺术品投资人、收藏家李先生来说,捡漏也是百里挑一的情形。他认为捡漏是对于行家来说的。对于非行家来讲,捡漏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误区。捡漏的心理使人容易犯大错误。现在很多造假的高科技手段,都是抓住了捡漏、图便宜的心理,才有利可图。捡漏是要靠几十年的眼力、经验和各方面累积。
“在紫砂领域,基本上刚刚进入行业的,或是像我这样做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从涉足近现代作品开始。随着几十年累积的过程,古壶老壶可能能够涉及。因为短时间内不可能把古代的研究的很精深。
古代老壶的捡漏更是老藏家、老行家的专利,像我们不奢望能从老东西当中捡到什么漏。从近现代当中捡漏也是可能一百件能遇到一件。捡漏根本就不是我们藏家做的,而是在这个市场里打拼了几十年,在相关领域具有话语权的人去捡的。我们去捡肯定要吃亏的。”
捡漏拼的是眼力也是经验
同样收藏紫砂的资深藏家林总,常年参加世界各地和国内的大中小拍卖会,提到捡漏,他也表示这个概率非常之小。“近几年紫砂市场很活跃,参与的人很多。从事紫砂经营、征集队伍蛮庞大的。
但作为艺术品本身数量并不多。我是学绘画出身的,这几年也一直在拍卖行买东西。有时候看似捡漏,实际上买到存疑的、假的,交学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个还是眼力问题。假的作品现在在市场上占的分量比较大,中枪的几率也比较大。奉劝藏家不要抱着捡漏心理,还是力求用合适的价格买精品,用时间去换空间。”
“紫砂里当代、近现代、古代这几个板块,当代基本没什么漏,作者健在,价格也比较透明。有漏的话也是近现代和古代。但我认为基本上捡漏的机会很小。要靠大量收藏经验熟知某一名家各个艺术时期的特点:他的师承、手法、款识、装饰等等。一把壶要认清它的真伪,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说,紫砂捡漏需要非常专业的眼力。刚开始入行或非专业藏家要想捡漏,可能性几乎为零。”
捡漏的N种可能性
在对业内人士的采访过程中,行家、专业、眼力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在财富的诱惑吸引着越来越多新藏家入场的时代,仅凭着满腔的热情和捡漏的心,似乎永远也淘不到真正的宝贝。
捡漏的成功离不开好眼力、专业的收藏知识和多年的收藏经验,可以说,“漏”是留给那些浸淫收藏圈多年的老行家的。不过既然还有“漏”的存在,也就有“捡”的可能性。
海外市场寻找捡漏机会
国内市场的火爆,使得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放眼海外,到海外淘金寻找捡漏机会。而随着网络的发达,海外的小型拍卖也开始被逐渐关注,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模式。在大拍捡漏难寻的情况下,海外的小拍或许还有发掘的机会。
地域差异
捡漏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地区差异。这一点在紫砂收藏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在南方买北方藏家的壶,在北方买南方藏家的壶。利用紫砂作品在本地和外地的喜好接受程度差来进行“捡漏”。时间换空间
通过对市场的预判寻找暂时被市场低估的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品,作为“潜力股”期待日后升值,这也是目前最可能有捡漏机会的途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足够的收藏知识专业眼光的积累之上。
总结紫砂壶捡漏的可能性
收藏是件理性的事,捡漏更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不抱有侥幸的心里,正确的对待收藏,对待捡漏,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不把捡漏变成了打眼,美谈变成了笑话。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淘宝天猫,紫砂壶捡漏几乎都没可能
如果您还是位新手,我建议您在买壶的时候先避开这些误区——新手买壶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