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民间的收藏也已经是热火朝天了,所以民间的收藏更加活跃,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好者在这中间受到蒙骗。
初学的人,难免要上当,就是老道的人也难免会走眼。所以我们大家一起来,来了解了解怎样收藏紫砂壶,怎样识别壶,什么叫旧壶,什么是现代的名人名壶,有的这些知识,你们就可以在这方面增加知识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紫砂陶的历史发展。现在讲起来,有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草创期,因为原始社会很早很早以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层次了草创期一般是看明代贞德年之前,据文献记载---我现在讲的是紫砂的历史,是贞德年开始的,贞德年以前讲起来就很远了。
从宜兴羊角山考古的情况看,紫砂的草创期可以推到北宋,但是真正北宋的紫砂品很少很少,所以现在有一些人,做了一种壶,在市场上蒙骗消费者,说是北宋时期的壶,千万不要上当,没有这个事。因为北宋的古窑,就在我们顶山,现在这个厂已经倒闭了,窑址也变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新区了,从古窑址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一个完整的壶,或是一个底,或是一个盖。
但是在元代,有紫砂壶的流传,在文献的记载中,白下地区获得了一个紫砂罐,上面刻了清印,清印是原代高氏,他姓孙,我们叫他孙高氏,他的遗物,这是有记载的,所以明代可能会有一些遗物下来,但是也得要小心了。这就是草创期的情况。
第二个时期我们称之为成熟期,从明代开始。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是供春。现在供春的壶,流传下来,有书上刊登的,民间有传说的,博物馆有馆藏的不下十把供春壶,但是真正的供春壶现在很难确定了。我跟我的老师顾景舟老师曾经去看过,但是很难肯定是供春的原作品。
第三个时期就是兴盛时期,明末清初。
第四个时期,就是现在的发展期了,就是在1949年以后。1949年到1954年的时候,1954年成立合作社,全国的制紫行业集中起来,才50几个人,我就是55年国家招收的第一批学徒工,那个时候叫紫砂工艺学习班。
在1955年10月1日,那个时候才26个青年。这是第一批的学徒工。现在已经发展到至少在宜兴不下12000多个人。怎样在12000多个作品中怎样鉴别好的,怎样识别是值得收藏的,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介绍。刚才讲了四个时期,四个时期的生产工艺是不一样的。我们要鉴别一个古壶,一个旧壶,跟一个现代壶,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原料进行鉴别。
比如说我们拿到一个壶,看这个原料,看烧成,现在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原料和烧成呢,我还得唠叨一句原料的常识,如果不知道的话,很难进行鉴别。紫砂是不上釉的陶器,里外不上釉,喝茶要色香味,红茶的红颜色,绿茶的绿颜色,看茶的颜色就可以看清楚了。现在我讲的就是紫砂的工艺壶,也有用釉装饰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紫砂的矿土,我们跟日本交流的时候,日本陶艺交流团来了,那时我在紫砂厂任副厂长,责任是工艺艺术,日本的陶器厂家通过翻译说我们保守,你们没有把真正的紫砂给我们看,我们说没有保守啊,这就是紫砂的矿土啊。
日本人就说世界上任何地方要制作陶器,必须要三种陶土合在一起,高凝土、长石、石英加在一起。当时我们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行,我们当场就把矿土破碎,当场就用黏膜碎掉,当场用水进行调制,工艺师当场表演进行制作。日本人信服了,说宜兴人好运气,老天给你们这种宝土。
所以紫砂土,也是一种瑰宝,矿土是一个宝藏。由于地壳的变迁,变成了紫砂的土,所以在采矿的时候,表面是一层浮土,要把浮土拿掉,有的是十片层,有的就是一层,叫乌泥,就是我们做胶鞋的时候,合在胶鞋里面做的,叫做乌土。
乌土下面就是夹泥了,就是丁山做大缸的泥,下面就是紫砂土了,这个沙土叫中曹泥。紫砂土烧成以后是橙红色。下面就是段泥了,颜色是黄的,采矿的工人就说这是龙皮,我们就称之为是段泥,因为是一段一段的,这一段有,这一段没有,再过去又有了。段泥下面就是最好最好的紫砂泥了,叫底槽泥。
越到下面的就越好,用这个矿土做成的紫砂陶,我们通过镜象的分析,用十万倍放大镜放大,紫砂的壶壁里有双重气孔,所以紫砂土是烧结而不渗水,但是又是双重气孔组成的通气而不渗水的一种陶器。
紫砂壶泡茶不容易馊,但是不能说不馊,夏天凉的热的,总得给一点味道,但是是不容易馊,放上一两天没有关系,现在大家生活改善了,隔夜茶也不喝了,但是我非常珍惜隔夜茶,用杯子接下来,洗眼睛非常好。
双重气孔可以使壶的表面越用越光,光亮结成以后,我们称之为亚光,时间久了称之为“包浆”。由于壶壁里有双重气孔,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旧壶,可以打开盖子看一下里面的茶锈是怎样的,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说,现在市场上黑黑的一层就得小心了,茶锈绝对不会积得那么黑黑的一层,这是按我们的经验。
我们也有收藏不少的老壶,他的茶锈是一种鹅黄色,黑里面带有一些黄,这就是茶锈了。如果黑黑的一层就得小心了,有些做假的,就用那个沫在里面磨一下。还有时间越久,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象纸这样的一层,就结在里面了。黑黑的,什么质感也没有,这不一定是茶锈。
看了以后,再用水打进去,一定要是沸水,如果不允许你热开水倒下去,这个壶就值得怀疑。如果他愿意了,你就把开水倒下去,蒙上大概三分钟,再把水倒出来,倒在有白釉的杯子里看,假如说有喝茶的淡淡的颜色,这就是茶锈,假如倒下来是淡墨的颜色,这个茶锈就是做的。你就认识了这是不是旧壶,这是不是古壶,还是仿品的壶了。由于紫砂壶是双重气孔,由于冷和热水的浸泡,就有置换和透气的作用,假如放过釉,倒出来肯定就有釉味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凉的热的倒下去,有没有吸茶质,它自己就喷出来了,所以三分钟倒出开水,就可以鉴定这是不是茶锈,是不是古壶,就心中有数了。这个原料的性能就告诉了你这些方面,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看表面的亚光的程度。有人讲,旧壶好象上面茶锈结的厚厚的、黑黑的就好的,其实文献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紫砂壶,叫西施蒙不絜”,就是在西施的脸上搞得不干净,不干净的西施的脸还漂亮吗,所以真正好的紫砂壶绝对不能搞脏,如果一搞脏了以后,反而不漂亮了,加入干干净净的,自然肌理的美出来了,就象玉一样的爱护了。
我们在天津举办了一个展览,台湾的一个收藏家拿了不少古壶来展览,天津的反映很好,他说你们把紫砂的本色和肌理美搞出来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家里养牲畜,以为牲畜不爱干净,所以圈里也不干净,这是不好的,对人的保健是不行的。所以紫砂壶千万要保护干净。
现在台湾的茶艺,非常讲究用壶,用一个毛笔的刷子,泡过以后用茶在上面淋,给壶也要喝茶,用水浇匀,如果不喝了,把壶下面的底座擦的干干净净,如果这样用的话,保证你这个壶越用越漂亮,越用越可爱,不要以为茶锈结在上面,好象有一种古董味,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鉴别的时候,不一定表面要结很多茶锈。
旧的壶,表面有很多凝析,这个凝析是矿土里面的云墨片,就象我们结房子一样,三合土一样的,光用土起不了房子,一定要用沙子等东西。不要以为有凝析就不好,其实古壶上面都有凝析,台湾有的人玩壶就以为把凝析去掉就好了,其实这是不对的,就把陶器的美去掉了。段泥烧出来,是黄的颜色,这个黄的颜色,有些人泡茶泡不好,所以就不喜欢,但是会泡茶的人,就会越用越喜欢,就象黄铜的颜色一样。所以古代有一种说法,叫质地比黄铜,可以跟黄铜来媲美。这样下来,到了民国的初期,有些人希望有我刚才说的效果和美感,于是就加上了化工的原料。
所以从清末到民初开始,里面有化工原料的成分反映这个矿土的感觉,质感跟以前的古壶就不一样了,这就要用实地的实物才能解释清楚,现在我在这儿讲,还讲不明白,你们还听不明白,反正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看到这种颜色,是加过化工色素的。
现在有一个简单的比方告诉大家,一种蓝的颜色,墨绿色,其实墨绿色就是加了化工的原理。所以讲起来,质感跟以前也不一样了。你们在喜欢的时候,在收藏的时候,不要让一些做假的人欺骗了,说这是明代的什么什么,其实明代是不加化工原料的,这是从清末开始的。
还有一种黑的土也是,有一种黑的是烧两次,这也是有实物的时候才能讲清楚,反正你们在看到黑的壶的时候,也要小心。我上次来,在商城里觅到一个好的东西,是通过两次烧成的,没有化工原料,有没有化工原料的颜色改变,就是在那个时候,所以变的越深,越特别的颜料,绝对不会超过清代的末期。所以在原料当中,断代就是讲的这个。
第三个就是成形的做工了。旧的壶、古的壶徒手做的比较多,徒手做的壶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我们拿到一个旧壶或者古壶的时候,手伸进去壶慢慢转,一般是在把儿和坠儿的时候,摸到一个接痕,因为这个接痕是自然的。因为泥两个要结起来,要不然怎么成为一个圆形的?现在讲起来,如果用模子的,或者做工比较精细的,可以把接痕做没有了,现在台湾的收藏家不喜欢接痕,所以把它做掉。古壶、旧壶有痕。做假的人也去我们那儿听讲座,跟我的老师聊,当然他不会讲我去做假的壶,他就去了解是怎样鉴别的。所以假壶有的也有痕,所以虽然摸到了这个痕,但是还得要小心。
有一点,从上面往下面看,底座里要是圆圆的,我们叫做项,桌子往上的全部的痕,跟这个底,往中间的有这么一个痕。这就是工艺讲座的,我们的土喻叫“推项、刮底”,所以做假的人也这么去做了,所以你就要看清楚了,这就要了解,比如说你们喜欢我的壶,就要了解我是怎样推项的,是怎样刮底的,里面还有没有自身保护的一些法则在里面,这就要进行交流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还有一点,壶有一个尖,你的手从上面摸下去,到里边,跟那个口,一般的旧壶有一些锋利,这个锋利的口容易扎手,但是我们在鉴定的时候一定要摸一摸。在肩帮里,我们的手慢慢过来,有轻微的一棱一棱的就是旧壶古壶的一种感觉了。
做新的来说工艺不会这么精细了,在工艺上就有一定区别了。工艺就是这么简单,特征也就是这么一点,因为壶就是三个部分,壶身、坠儿把儿、盖子,所以只有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二个方面,要看印章。印章在清代末年以前,90%是木头章,木头章的味道,跟石头章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章也可以进行鉴别旧壶、古壶与现代壶。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多买一些书看,因为家里不会有很多的壶,通过书去看这个人,他做的作品形、神、气、态你都认识了,比如说程寿珍的掇球和仿古,做的非常准确,这就是他的气态了,你认识了以后,就知道是不是他做的了。并且要多接触作品,有些旧壶、古壶,多看多比较,就慢慢会清楚了。
第三,要善于调查每个作家的个性,比如说俞国良,做的非常秀气,他的特征是把儿这个地方,就象一个钉子钉在墙里一样。比如说邵大亨,就象这把壶一样,是一样大小的,所以个人的风格你多了解了,你就会认识了。
再有,就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做暗号,比如说时大彬的壶,老是在把儿的这个地方,按上自己的一个螺纹印子。所以拿到一个他的壶,你可以找一找看一看有没有螺纹的印子,有印子的话,你就可以踏实一点了。那么供春的手印在壶的里面,历史记载“螺纹印印鉴”,这些方面的暗号、暗记,都可以看的出来。
在这方面,顺便也讲一个小故事。我的老师在年轻的时候,被广东一个做古董商的先生请了去,这个人画了一张草图,就叫我的老师做,一个是明代时大彬的身貌,结果我老师做出来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年轻啊,他自己看看,我自己做的身貌都比画的好看,结果他在这个壶里边,他刻上了一个小小的景字,顾景舟的景,然后沾上一点滋泥。
后来他被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讲课,他看到这个壶了,他就请陈列室的一个人拿出来看一看,我的老师就把手伸了进去摸了一摸,就摸到了这个暗号。这个壶是香港的一个收藏家罗先生收藏的,后来我的老师就告诉他,说这个壶是我年轻的时候仿制的,于是就问他有什么记号,然后找来牙科医师,有一个镜子,盖子一打开,把牙科医师的镜子伸进去就看到了。罗先生就说因为这个壶是你仿的,现在你的声誉比时大彬还大,所以我还是值,非常高兴。
第四个方面,要了解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师承、新传、作品收藏的趋向等等。做民间工艺的人,特别讲究师承,我们是跟顾景舟老师学的,顾景舟老师是继承了历史上紫砂学派文人学派的脉流,形成了顾氏的风格。历史上有两个脉流,我指的是紫砂的工艺壶,是有价值的壶,不是一般的壶。两个脉流,一个是文人派的,一个是宫廷派的。是从元代来的。元代把民间的能工巧匠集中起来,为王室制作。了解了这些师承,就可以进行考证了。
另外建议读一本书,叫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弘编著,这里面讲的非常清楚,而且从这里面看,也可以接触到不少做古董的商人,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怎样收藏壶等,都有一种记载的。
看了这些记载,有时候偶尔会转到这个壶,那就是宝贝了。但是这里面,还是要防止做假的人,假编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宜兴紫砂,是江苏宜兴艺人们的创造,是浙江人捧出来的,浙江海宁、浙江钱塘、浙江杭州等这些文人学士,我们现在遗留的这些古书,都是杭州、海宁、钱塘的文人学士写的。
所以宜兴做假的人就到浙江去打探这些故事,然后到外面去乱讲,说这个壶是什么什么地方,浙江钱塘人怎样怎样,说的人家不信也得信了,结果买了壶以后,打听一下以后,就打电话到我那儿去了,我一听不是一个滋味,我说最好看一看实物,第二你刚才讲的好象是一个故事,不是一个真的传说。
我告诉他,这个破绽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人家一听,就觉悟了,哎呀我太粗心了,还不是一千两千的事,都是一万、二万、三万的事。所以一定要小心,在各个方面都要好好的了解,要用我刚才所说的方法,从原料、工艺等方面进行鉴赏,然后再辨别真伪。
第五个方面,还得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最好能够组织收藏家的协会,比如说我们紫砂爱好者,组织一个民间的紫砂爱好者协会。上海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接触的最多就是虹口区收藏家协会,那个收藏协会的活动做的非常好,有时候就请我们过去讲座,有时候他们收到了一些古壶放在那儿,我们就去鉴赏,这样进行交流。我们要依靠集体的智慧,组织一个收藏家协会,视野就宽了。
许多紫砂收藏者对古壶的钟爱,似乎出于一种莫名的情感——古壶之美“敦穆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