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家作品欣赏_残莲壶

回归自然, 残缺之美。

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 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在中国茶文化大环境的陶冶下,宜兴紫砂早已成为很多人研究的课题,数不尽的文人、艺术家、学者参与其中,把紫砂文化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层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追求紫砂壶外在与内在的鉴赏价值,在延续传统壶艺的进程中,或借鉴、或挪用、或发展、或创新,追求完美是历代艺人所奋斗的目标。最近几年随着宜兴紫砂界的蓬勃发展,实用已不再是紫砂壶的唯一目的。制作者们开始通过借用壶的元素来表达、发挥、关注、延展壶艺的概念。演绎传统壶艺,对紫砂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对紫砂壶的基本造型概念和设计都开始了新的思索和探求。

紫砂壶有光器与花器之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光器考验的是制作者手法技艺。而花器,则是紫砂壶艺中对于形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媒体再现,也可以说是制作者本身作为艺术家基本素质的体现。表现艺术的基本是绘形,但制作紫砂壶却不仅仅是“绘”而是“造”,即是构造之意,其中也包含创造之意。是运用艺术的语言形式去把握自然形象,也包括运用艺术的语言形式自如的构造图形形象。所以制作紫砂壶首先要建立造型意识,否则便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也触摸不到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规律。以往,紫砂艺人往往关注造型所造成的效果,而忽视“造型”本身,这实际既是制壶这一行为的过程,也是其结果,是对茶壶形态的不断选择,重组的思维过程。因此十分有必要对造型这一意识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壶型的创造,首先必须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通过简化自然去把握自然,然后尽可能精炼的形式组织复杂的材料,把各个元素改变成有序的,可控的整体。使壶的形态生动、丰满、形象,在单纯的形式中蕴含着无穷的丰富并深刻的含义,表面上简单,其内涵却很丰富,其实质并不简单。这才是艺术造器原则。古人云:“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但愈简意味着愈难,这是需要有熟练技艺的支撑,以及丰富经验的积累。当技艺与经验都累积到一定的高度,就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去塑造丰富的“意”。这也应了安格尔说过的那句名言“线和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和魅力。”

邵立平制作紫砂壶时也同样是这样追求的,这把“残莲壶”就是观察自然的成果,其主旨就突出在一个“残”字。既然是“残”,那当然就表示这把壶的造型并不完美,莲蓬形壶体,壶表面并未做平整处理,嵌入式壶盖切入成为壶体的一部分,壶嘴微微向上翘起,这是兼顾美观与实用方面的设计,钮为断枝,整器犹如一个被采摘下来的莲蓬,符合其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壶把造型则参照传统,在不破坏壶整体平衡的条件下,尽量突出其实用功能,符合自然并非是指完全与自然相同,艺术在某些方面必须融会贯通,自然界的莲蓬上不可能生出壶把一样的枝条,但我们却可以用艺术的手法让壶把看起来跟莲蓬融为一体,这是艺术表现出来的高雅,也是对壶本身的点缀,凸显出残莲高贵的品质,与壶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在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中融合文化的韵味,不仅能打造出紫砂壶深厚的传统美感意识,更能衬托和提升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因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美感创作方式,一把主题鲜明的紫砂壶,更能显示其带有的艺术价值。莲花向来代表着孤高淡雅,飘渺出尘,壶取莲形,自然而然蕴育壶意,要将紫砂壶中的语言充分表现出来,首先就要能表现出壶的神韵。神韵难以用语言表达,那是制壶着通过造型,通过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其他人的心灵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艺术魅力的真谛所在。

艺术源于生活也必须高于生活,艺术并非是自然原体的再现,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在似像非像之间,自然界中的莲并非都是完美的,许多都是残缺的,再现这一残缺,并非是花大力气着力将那份残缺表现出来,而是从自然的残缺中寻找美和韵,将其重整,放大,以我的意念融入其中,所以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我并不只是单纯的制造缺憾的外表,而是捏塑出“残莲”本身所体现的孤高品质,而这样的无形之物又必须用有形的外表来表现出来,所以,该壶的每一处都需要进行精细的加工塑造,慢慢摸索出神韵的痕迹,又不露痕迹的使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再制作两只相似的茶碗,作为壶的补充,使这把壶更加的深韵灵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时代感,新颖感,体现出紫砂文化更多元,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渊源关系。如今的宜兴紫砂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逐步成为了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这是历史对紫砂艺术发展的必然。所以也成就了紫砂壶造型上的无止境,这是紫砂艺术的魅力所在,所以它能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所以我们新一代紫砂艺人必须要更新自我,超越自我,不断的去开拓和展示紫砂的丰富内涵,使紫砂艺术更加光彩夺目。残莲系列壶残莲系列壶邵立平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秀棠,是宜兴紫砂艺人学院派代表之一,邵大亨嫡系(大亨第六代传人),老艺人邵新和之子,荣获“合格传承人”称号。擅长紫砂雕塑,以全手莲蓬出名,其作品端庄沉稳,制作考究,韵味悠长,深值得品味。
残莲系列壶有三式,五子养莲壶、吟秋壶、吟秋提梁壶。
五子养莲壶以深秋的残莲为壶体结合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在形态上渲染残缺之美、萧瑟之气与沧桑之感,加以黯淡的色彩,在真实中派生出古秀之意,从壶中吟唱出深秋的韵律。壶体呈倒锥状,莲蓬表面,五颗莲子可以活动,三个莲孔可以蓄水,意境唯美。
五子养莲壶邵立平 五子养莲壶(原矿紫泥) 容量:300cc
五子养莲壶图片邵立平 五子养莲壶(紫泥) 高:8cm 宽:17.5cm 容量:300cc
盖款:『邵立平』
五子养莲壶以深秋的残莲为壶体结合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在形态上渲染残缺之美、萧瑟之气与沧桑之感,加以黯淡的色彩,在真实中派生出古秀之意,从壶中吟唱出深秋的韵律。
五子养莲壶的图片邵立平 五子养莲壶(紫泥) 宽:13.3cm 高:7.4cm 容量:280毫升
壶盖款:『邵』 壶底款:『立平』
五子养莲壶,莲蓬造型别出心裁,身筒纹理写意自然。粉浆装饰也非常到位。五颗莲子灵活转动,更添玩味。整体气势也不苟且。吟秋壶邵立平 吟秋壶(紫泥) 宽:12.4cm 高:8.6cm 容量:500毫升
壶盖款:『邵』 壶底款:『立平』
邵立平 吟秋壶邵立平 吟秋壶 高:6.5cm
款识:『立平』
吟秋壶是一把创意独特,颇具视觉冲击的佳作。从作品上看,吟的已是晚秋,茎有点萎,叶也有蛀痕。底部是莲蓬之顶,妙极!泡饮之间,让饮茶之人遐想无限。
整体为莲蓬造型。壶身饱满,手工捏塑。紫砂材质,泥料精细。整件作品古朴浑厚,重气求精。造型端庄,线条舒展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极富东方文化气息。
残莲系列 吟秋壶邵立平 残莲系列 吟秋壶(紫泥) 容量:420cc
邵立平 吟秋壶图片邵立平 吟秋壶 容量:300cc
盖款:『邵』 底款:『立平』
邵立平善制莲蓬荷紫砂雕塑,此器即是其代表之一。壶身如同一只倒扣的莲蓬,色相古拙,表面凹凸不平,截盖与壶身相应,底部两颗莲子新奇可爱,增强整体效果;瓜形钮蜷曲自然,短弯流与环形把形同荷梗,与壶身一致。整器端庄沉稳,仿生形象,生动自然。
紫泥莲蓬壶俞荣骏 紫泥莲蓬壶 尺寸:13.8×9×6.8cm
壶盖印:『俞』 壶底款:『一枝老莲吟秋风。老藤』 壶底印:『荣骏』
吟秋提梁壶邵立平制 吟秋提梁壶(紫泥) 宽:12cm 高:13.5cm 容量:330毫升
壶盖款:『邵』 壶底款:『立平』
吟秋系列是邵立平的代表作品,吟秋提梁壶即列其中之一。整器以枯败的莲蓬为主题,上栖瓢虫一只。各部位协调搭配,与无声中展现秋之韵律,引人入胜。壶身如同一只倒扣的莲蓬,呈半圆形,凹凸感强,底部两粒莲子设计新颖独到,截盖与呼声响应,短弯流、瓜形钮,以荷梗为提梁,字壶肩腾空而起,想象合理,与壶身相契。整体观之生动逼真,处处流露自然之情。吟秋提梁壶图片邵立平制 吟秋提梁壶(老紫泥) 容量:300cc
整器以莲蓬为主题,各部位协调搭配,与无声中展现秋之韵律,引人入胜。壶身如同一只倒扣的莲蓬,呈半圆形,凹凸感强,底部两粒莲子设计新颖独到,截盖与呼声响应,短弯流、瓜形钮,以荷梗为提梁,字壶肩腾空而起,想象合理,与壶身相契。
吟秋提梁壶的图片邵立平制 吟秋提梁壶 容量:350ml
底款:『立平』 盖款:『邵立平』
在传统的基础上来融入自己的创作,且合理的结合紫砂壶泡茶的实用性。将祖风发扬光大。纯手工制作,作品别有风韵,莲子粒粒活动,线条流畅,味道颇佳。
残莲提梁壶邵立平 残莲提梁壶(紫泥)容量:170CC
残莲提梁壶图片2013年(癸巳新作)邵立平 吟秋提梁壶(紫砂) 容量:约300cc
吟秋系列以深秋的残莲为壶体,壶底以残缺的莲子点缀,结合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在形态上衬托残缺之美与沧桑之感,以萧瑟感的沉重色彩表现,在真实中生出古秀之意,从壶中吟唱出深秋的韵律。

莲花是高雅的“圣物”,且看陈壶出品的莲花题材紫砂壶——玉莲紫砂壶

陈壶掌柜: 微信941741

陈壶,一个亲民紫砂品牌,精选天然原矿,坚持手工制作!主攻中小品实用圆壶,品质过硬,价格厚道。

最新文章

1新式汉瓦_黄金段泥

2全手工紫泥水平壶

3大容量汉瓦壶

4薄胎仿古壶_中槽清

5饱满圆润的茄瓜壶

随机文章

1紫砂肌理装饰技艺(下)_在线观看紫砂视频26

2一把紫砂壶,一段家国事

3紫砂壶是不是一把一把做的?

4陈壶买家秀2019年第四季度

5两款仿生花器公道杯

热门话题

买壶 买家秀 仿古壶 何道洪 全手工 养壶 名家紫砂壶 子冶石瓢 宜兴 宜兴紫砂 宜兴紫砂壶 底槽清 收藏紫砂壶 方壶 时大彬 曼生十八式 朱泥 朱泥壶 段泥 汪寅仙 清水泥 潘壶 玩壶 石瓢 石瓢壶 紫泥 紫砂 紫砂壶 紫砂壶价格 紫砂壶收藏 紫砂收藏 紫砂文化 紫砂泥 紫砂泥料 紫砂艺术 紫砂茶宠 紫砂陶刻 蒋蓉 西施壶 选壶 陈曼生 陈鸣远 降坡泥 陶刻 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