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壶图录》这样描述果元壶:“流弯、把环、皮肉丰厚、腹圆、底着,口内设堰圈承盖。通体气骨富瞻雄伟,自是廊庙之材。”这里的“底着”即“一捺底”,而“口内设堰圈承盖”即“嵌盖”。此壶还有铭文:“腹镌行书十五字日:‘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铭右款识曰:竹泉大兄先生雅玩印泉监制) 曼生铭”,书体清健可观,底有印日:“曼生,把下又有印日‘彭年’,盖曼生使彭年造而自铭者欤”。可见这是杨彭年、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
曼生铭文,略加诠释:此壶铭出处不详。
智珠:系指本性的智慧,唐·张祜《赠志凝上人》诗:“原为尘外契,一就智珠明”。智珠,佛教中指本性的智慧,个人认为应该是指如“随侯珠”一样的宝物,传说中为龙王之子赠于随侯。如此,此壶铭就不难理解了。
枯:干瘪,憔悴,《荀子·修身篇》“劳倦而容貌不枯”。
因此,此铭主要切的是茶:“中有智珠”说壶中有“本性的智慧”—佳茗;饮之可以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即“使人不枯”,健康长寿“朱颜不衰为婴儿”甚至“列仙之儒”,即使读书人快活如长生不老的神仙。当然,壶的造型是“圆珠”,则“智珠”也暗切壶形,因此,此铭乃曼生铭文的一贯风格:“切壶切茗兼切壶形”,而且颇有点玄机哲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茗壶图录》注:《茗壶图录》为日本人奥兰田著。共收录了32把茗壶,其中除2把瓷壶、1把锡壶外,其余均为紫砂壶,可贵的是其中有两把与“曼生壶”有因缘。其一是“绣衣御史”壶,并非曼生手绘十八式中的新造型而是传统的“圆珠”壶,即果元壶。其二是“卧龙先生壶”,即笠帽壶,或称箬笠壶、笠荫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果元壶
高:75mm 口径:62mm 上海收藏家唐云收藏
底印:『阿曼陀室』
壶身铭:『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竹泉大兄先生雅玩 印泉监制』
此壶圆润质朴,色泽古雅,尽显中和之气。清末 范庄农家款 南林刻 段泥果圆壶
清晚期 “莲生”款 果圆壶 长:19cm 容积:550cc
款识:『逸云作』 钤印:『莲生』(盖)
释文:『味余诗思扩胸襟』
史莲生(1880~1950年),俗名“彭年·莲生”,他承袭祖制,十岁开始学习制壶、制盆、制紫砂杂什件技术。史莲生所制之器,有些作品镌铭刻字,落款为『彭年』,亦有些作品落为『莲生』,亦存在『彭年·莲生』同时落款于一器的现象。在清末民初阶段史莲生所制成套碗碟,成套拼盘,很有市场潜力。史莲生亦有仿古作品问世,或钤清中期名艺人之款,或无款。1934年作 程寿珍制 小果元壶(紫泥) 高:7cm
钤印: 『冰心道人』『寿珍』
刻款:『饮之清心 二十三年 □□』
壶身扁圆形,扁圆盖,圆钮,鼓腹,圈把。重心较低,把、盖、嘴圆润舒展,整体虚实相生,既稳重又灵巧。壶壁题刻『饮之清心 二十三年□□』,盖印『寿珍』, 壶底钤『冰心道人』四字阳文方印。
民国 吴德盛制 冰心道人款 紫泥果圆壶 高:9.3cm 长:19.4cm
底款:『冰心道人』 盖款:『吴德盛制』
此壶体硕浑然,扁身鼓腹,平口圆肩,弯流圈把皆舒展,截盖,盖面弧圆,上下密合,钮作长虹状,壶体铭刻『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乙丑(1925)冬月』。全器浑朴丰润,宛若一气呵成。
吴云根 小果圆壶 长:14cm
邵全章 高圈足果圆 高:90mm 口径:70mm 徐四海藏
高圈足果圆壶为邵全章四十年代后期创新制品,该壶材质段泥。身扁深,流三弯,把下垂,无口颈,钮立于乳头状盖面上。乳头盖面和肩部分饰‘三角形’纹饰,高圈足挺立,较为端重。
徐秀棠 徐立合作 果元壶(紫泥)容量:6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