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纹饰与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朝代形成的审美观也反映在不同朝代瓷器的装饰上,如汉代的壮丽美、魏晋南北朝的清秀美、唐代的华丽美、宋代的秀丽美、元代的繁缛美、明代的粗犷美、清代的精致美。即便是处于同一个朝代、不同的时代,装饰的瓷器也各具风格,如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纹饰雄伟壮观,雍正年间的青花纹饰纤丽精雅,乾隆年间的青花纹饰豪华缛丽不同时代的瓷器纹饰具有不同的特征,是作为瓷器纹饰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而存在的,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特点。
紫砂壶的出现和发展以清代最为繁盛,景德镇瓷业出现多元趋势,除青花外,彩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与青花瓷平分秋色,但青花瓷和彩瓷的纹饰都趋于繁缛、精巧,绘画式装饰占据主导地位。康熙早期纹饰以云龙、瑞兽、人物、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古朴,中后期在纹饰画法上有了创新,采用中国工笔画的“分水”方法,有的山水景物还采用西洋画中的透视原理;雍正时期纹饰以花卉、八宝、八仙、梵文及各种吉祥纹为主。斗彩的云蝠、云鹤、云龙、海马、鸳鸯、人物等纹饰,表现出种飘逸俊俏的美;乾隆时期纹饰有花鸟、山水、 人物、婴戏、罗汉、蟠螭、八宝等,装饰缛丽繁密犹如织锦。珐琅彩采用轧道工艺,然后再加绘各式图案。另一种“锦上添花”的装饰方法,在锦地开光内绘山水、花鸟或人物;乾隆以后的各朝纹饰大都是仿明代或康、 雍、乾三朝,没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而宜兴的紫砂壶以淳朴、内敛的气质,在众多形制繁复的陶器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最为光彩夺目的明珠。以清代时期朱泥贴花的“介字提梁壶”为例,壶身以手工镶片嵌成,呈六 方型;三弯流,流式呈六方角;钮塑六面,端正小巧;折肩高颈,肩部贴饰六片祥云纹,与壶盖纹饰遥相呼应;此壶的提梁截面呈四方,上部形似“介”字,两节内弧对称,颇具巧思;壶身各面贴饰团龙纹、螭龙纹、祥云纹、雀纹,立体感甚强。
“介字提梁壶”的主体纹饰为龙、兽、云,均以减地隐起的手法产生浅浮雕的立体效果。螭龙穿行于浮云之中隐现首尾形象矫健,躯体四肢屈曲隆起有力,上下颚、獠牙、眼、尾等处的细部刻画已经被简化,线条平稳流畅、纹丝不乱。此壶贴饰的整体构图不拘泥于形式,大胆自如,画面充满张力,极具动感,使得全器工整端庄,造工极为精到,气息浑厚朴实。
“介字提梁壶”壶身各面贴饰的花纹都是有蕴意的。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螭的形状盘曲而伏行,故称蟠螭。以螭龙纹作为装饰,穿行于 四边均有的云纹之中,隐现首尾,形象矫健,寓意美好吉祥。“介字提梁壶”的团龙纹装饰颇具宝相,降龙的龙身以阳刻线作脊柱,腹甲细如绳索,通体光滑圆润,用祥云以衬托龙的光辉形象与神韵。此处的团龙纹保留了雕琢工艺,图案生动,活泼传神。
“介字提粱壶”所饰朱雀长冠,三岐尾,口衔一圆珠,展翅而立。在道教文化流行的秦汉时期,人们将朱雀形象作为亲神好巫、求长佑生的精神寄托。朱雀成了当时主流文化中羽化升天思想的象征符号,传说中朱雀是南方的神明,是天上的七宿星君。“介字提梁壶”的雀纹装饰迎合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和渴盼。寄予了长寿的愿望。此壶贴饰的朱雀纹、团龙纹和螭龙纹周围有飘动的祥云纹。且壶肩、壶盖多处点缀祥云纹。祥云纹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与提梁把所塑的向上伸展微开的“介”字型形成艺术对 比,使得“介字提梁壶”整个壶式与华丽处呈现向上伸展的气韵,给人以振奋之感,尽显盛世之时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
“介字提梁壶”在构图、雕刻及细部处理上毫不放松对功力的要求,这种从紫砂壶单纯造型到动态把握的塑造,给予了紫砂壶以生命力和艺术感,显示出“介字提梁壶”的作者对视觉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运动感和韵律感有着深刻的感悟,也意味着能够把主体的动态心理体验转化为立面上的物化形式,能够将主观体验化为富有造型特征的视觉形象。
“介字提梁壶”以纹饰为特色,不拘泥于形式,表现为简练概括、传神精炼,力求整个贴饰图案生动、活泼、传神,使壶器制作达到造型、纹饰、朱泥美的统一的最佳境界。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陶 艺家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也为发展饮茶文化的品位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物载体。清 朱泥贴花介字提梁壶 高:16.5cm 宽:15.3cm
壶身呈六方,皆以手工镶片嵌成,三弯流式呈六方角,钮塑六面,折肩高颈,肩部贴饰六片祥云纹,与壶盖纹饰遥相呼应。提梁截面呈四方,上部形似“介”字,两节内弧对称,颇为巧思。壶身各面贴饰团龙纹、螭兽纹、祥云纹、雀纹,立体感甚强。全器工整端庄,造工极为精到,气息浑厚朴实。
类似藏品偶见于欧洲公私收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等藏品。提梁式壶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为难得可贵。清 朱泥双龙贴花介字提梁壶 高:14.8cm 宽:16cm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两侧贴饰双龙戏珠纹与祥云纹。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凤凰纹饰,三弯流呈六方,提梁塑四方,形似“介”字,平底内圈。此壶为外销欧洲紫砂器,为当时欧洲市场最热衷的“中国品味”(Chinese taste)。类似藏品多见于欧洲公家与私人馆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Herzog Anton Ulrich-Museum Braunschweig)。清早期 紫砂贴龙纹介字形提梁壶 高:15.8cm(备注:带木盒)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两侧贴饰双龙戏珠纹与祥云纹。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卷云纹饰,三弯流呈六方,提梁塑四方,形似“介”字,平底内圈。清早期 六方贴花朱砂提梁壶 高:15.7cm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及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卷云纹饰,三弯流呈六方角,提梁截面呈四方,上部形似“介”字,两节内弧对称,颇为巧思,壶身各面贴塑苍龙赶珠纹,横眼猪鼻,龙身较细,龙姿遒劲,鳞发必现,立体感甚强,颇具明末清初造型风格。全器工整端庄,造工极为精到,气息浑厚朴实,包浆亦佳。
类似藏品偶见于欧洲公私收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等藏品。提梁式壶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为难得可贵。清 朱泥六方贴花介字提梁壶 高:13.1cm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纹饰,三弯流呈六方,提梁塑四方,形似“介”字,平底内圈。此壶为外销欧洲紫砂器,为当时欧洲市场最热衷的“中国品味”(Chinese taste)。类似藏品多见于欧洲公家与私人馆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Herzog Anton Ulrich-Museum Braunschweig)带盒。朱泥贴云龙纹介字六方提梁壶 高:16.9cm 宽:16cm
壶身贴饰云龙纹、杂宝,壶呈六方形,提梁式。此壶明针讲究,工序扎实,器表光润有神,乃清初外销精品。类似藏品偶见于欧陆,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提梁式传世过程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显难得可贵。清早期 朱泥六方贴花介字提梁壶 高:17cm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两侧贴饰双龙戏珠纹与祥云纹。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卷云纹饰,三弯流呈六方,提梁塑四方,形似“介”字,平底内圈。此壶为外销欧洲紫砂器,为当时欧洲市场最热衷的“中国品味”(Chinese taste)。类似藏品多见于欧洲公家与私人馆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Herzog Anton Ulrich-Museum Braunschweig)。清早期 朱泥贴花龙凤呈祥介字提梁壶 宽:19cm
壶作六棱,比例对称,腹鼓似宫灯,两侧贴饰双龙戏珠纹与祥云纹。短颈,笠帽盖,盖呈六面,与扁珠钮座同似,盖面贴以对称卷云纹饰,三弯流呈六方,提梁塑四方,形似“介”字,平底内圈。此壶为外销欧洲紫砂器,为当时欧洲市场最热衷的“中国品味”(Chinese taste)。类似藏品多见于欧洲公家与私人馆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Herzog Anton Ulrich-Museum Braunschweig)。清早期 邵康伯制 双龙戏球介字提梁壶 宽:14.5cm
朱砂胎质,六棱两面对称,略显长形。壶体六方衔接规整挺拔,身筒两面贴饰双龙戏珠纹,平肩贴饰花卉纹,盖面左右两螭龙。此壶三弯流呈六棱,提梁呈“介”字,平盖截口,珠钮亦作六角形。全器贴片修饰讲究,工序扎实,乃清初外销精品。类似藏品偶见于欧洲公私收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等藏品。提梁式壶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为难得可贵。清早期 紫泥介字形提梁壶 高:19cm
壶呈直桶形,提梁式,工艺精良。明针讲究,工序扎实,器表光润有神,素雅挺拔。提梁式壶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为难能可贵。18世纪 双色模印介字形狮钮提梁壶 高:21cm
该长方壶朱砂泥胎质,通体呈四方形,短颈折肩,壶体略下弧,平底呈犴门。四面开光,皆内饰镂空梅花纹,纹饰四角饰有飞鸟镂空纹饰。壶把为变体螭龙造型,曲折相间。压盖厚边,壶盖饰以镂雕梅花纹,挺拔流畅,极具装饰性效果。此壶钮为傲然挺立的狮子,这把壶镂空纹饰,工艺繁复;贴花镂雕,工艺精湛,富丽堂皇。贴花、泥绘、镂空是清早期宜兴茶壶的装饰技法,镂空极难成型,实为难得。
作品构思巧妙,独具风格,古拙朴雅,此壶犹如一个美丽而奇特的几何体、大提梁把与流在六个飞檐之中自然形成,壶的各个部位均以六方制成,造工精细,质坚如玉。整体艺术效果追求古拙典雅的意趣,具有浓厚的宫廷气质。壶身通体作六方样式,平盖,上置狮钮,体分六面,底部竖直,短底座。壶身肩部一侧作流嘴,呈三弯式,近壶身处向上翻折,颇具灵气。
壶身两侧皆有黑色贴花祥龙纹,大量的动植物纹饰,如龙首、枝叶等,被广泛地装饰于壶把、壶身上,并且多是与壶身相呼应。其中立体雕塑的狮钮令人拍案叫绝。整体呈现雍容典雅气度,殊为难得。清早期 朱泥贴花龙纹介字提梁壶 宽:17cm
壶身呈六方,皆以手工镶片嵌成,三弯流式呈六方角,钮塑六面,折肩高颈,肩部贴饰六片祥云纹,与壶盖纹饰遥相呼应。提梁截面呈四方,上部形似“介”字,两节内弧对称,颇为巧思,壶身各面贴饰团龙纹、螭兽纹祥云纹,雀纹,立体感甚强。全器工整端庄,造工极为精到,气息浑厚朴实。
类似藏品偶见于欧洲公私收藏,如德国安东乌里希博物馆等藏品。提梁式壶保存不易,如此品相完好者,尤为难得可贵。
提梁壶有硬提梁和软提梁,介字提梁就属于硬提梁——紫砂提梁壶的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