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有N多种,为什么爱紫砂?爱玩紫砂的,很大一部分是被它的材质美本身所吸引的,紫砂泥质朴、典雅,很符合中国人的情节追求。那么,如何欣赏,或者说鉴别一把壶的原材料好坏呢?
首先,现在有的人说什么越老的泥巴越好,清代好于民国,民国好于现代云云,我觉得说这话的哥们一定是小学没毕业,稍微有一些地质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矿藏的形成那是上亿年的时间,今天挖的泥巴和清代挖的泥巴的亲戚关系,比你和你表哥还要接近,所以此说是靠不住的。
泥的好坏(这里只谈纯正的泥巴,叫冒伪劣、特殊工艺的以后扯)其实和做菜一个道理,在原矿石筛选阶段就开始了,以前泥矿开采出来,大块大块的坚硬石头首先经历的是风化过程,等其自然分解,现在可以打碎了,许多讲究的作者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在一片风化或者碎土里挑他所需要的泥,杂质多,共生多的剔除,矿物肌理好(想不出怎么描述好了,大家原谅我拽文)的带走。
然后就是粉碎过筛了,南京博物院的曹者址先生曾在著作中说,泥矿此时打碎后就过百目筛等等,曾经误导了我很久,等我自己亲身实践后才知道,过你大爷的百目,除了特别要求,各种泥等等最细到八十目就差不多,正常的60目左右。
兑水练泥,此时就是各家各有自己的绝招了,各有心得,一些练泥的细节是怎么都不说的,拼配调和就在这个阶段实现,有的人现在练好,捶好泥巴就做了。
有的,依据需要还会“养土”,养土就是在阴房里把泥存放起来,一些老作者说这样是去泥的“爆火”,养土后泥巴性子好,成壶更温润,其实比较学术点的讲就是“陶泥中介质的胶状融合过程”,但我搞那么多年我觉得解释的也牵强,不过养过的泥确实成壶后感觉更滋润,付处时间是有价值的。
成壶了,看泥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泥还要会看火候,现代窑烧多用气窑,电窑,温度好控制,一般火候都比较好,以前的隧道窑也是很稳定,基本上1150-1220是拼料的烧结温度,根据具体材料不同,烧结程度又有些区别,现在,还有复烧的,一般都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