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农历初十她出生在丁蜀镇潜洛村一个四代陶艺之家,七岁入学读书,十一岁就开始跟随父母做胚制壶,历经十年风霜寒暑才华出显,成为少年紫砂名工,1936年初次制作“松鼠葡萄水注”,1938年创作《蟹捉金鱼砚台》、《独角犀牛》,一颗紫砂星冉冉升起。
战火硝烟并没有影响她那颗对艺术执着的心, 1939年20岁的她到上海跟大伯学仿古董。在上海期间,她大开眼界,技艺渐进,特别受伯父的影响较深。后来仿生形象的器皿成为她的个人风格。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纯朴的心境。每件紫砂作品,是她心灵真善美的再现,也是她聪明才智的体现;她的作品还充分发挥了紫砂特有的五色土功效,她巧配七彩之色,这是她独到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她一生从事紫砂艺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白藕酒具、荷花茶具、牡丹壶、月色蛙莲壶、芒果壶、荸荠壶、枇杷单架、西瓜壶、秋叶树蛙盘、荷花壶等都是她的代表作品。她的作品效法自然,是集自然之魂,耀自然之美的艺术珍品。她的名声响于中外,她的作品人见人爱,在紫砂史上享有当代第一女艺人之称,她就是蒋蓉。蒋蓉大师经常深入实际体验生活,有时到田野实地观察,有时摘采花果品赏,捕捉鸟虫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内,细心观察其生活动态。她那份细腻观察的心,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惟妙惟肖,更可以假乱真。1965年金秋,江苏省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举办,宜兴紫砂作为江苏工艺美术一大门类也参展,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参观时,郭老看到蒋蓉大师的果品,一时激动,拿起花生往嘴里要咬的姿态,夫人于立群连忙喊叫,这是陶泥做的,不能吃!全场哄堂大笑。其实郭老也知道是陶制的果品,但是这一“激动”,正表明蒋蓉大师花生做的像真的一样。
蒋蓉大师一生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童心永驻。她的技艺形成了她的个人风格,她的个人风格又影响、造就了一批人,形成了一个体系,这是她的最大贡献。她的逝去是紫砂界的一大损失,我们缅怀她,敬仰她。
蒋蓉老师从事紫砂花货创作制造的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大师蒋蓉谈紫砂花货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