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1今天一壶友发照片给我说:“老师,前几天刚买的壶,里面有一些白色的沙粒,壶底还有许多一丝一丝的线条,是不是化工壶或是残次品?”应壶友的疑问,陈壶今天在这里统一说一下吧。
一、壶内为何有白色的粉末?
紫砂壶是在过千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紫砂壶在烧制时壶盖和壶不是分开来烧,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烧制,因为如果壶盖与壶身分开烧,壶盖很能够烧制变形和坏损,而且也容易与壶口不合缝。
为避免在高温状况下壶盖的盖沿与壶口内沿,因为“热胀”出现板结,而导致壶盖无法正常打开,制壶的人在紫砂壶进窑前,都会在壶盖沿刷上一层石英砂。所以紫砂壶烧制完成紫砂壶冷却后,这些砂就会掉落到壶内。tu2
如果您直接去窑上拿紫砂壶,你会发现连壶盖周围全都是这种白色砂砾。一把新的紫砂壶,出窑后通常不会过水清洗,简单的将外面擦拭干净,整把壶都保持着“原汁原味”,那一定能够在紫砂壶壶里看到一些白色砂砾。
而这样的壶,往往更值得下手,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这把壶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人为修饰,不存在上色、抛光等问题,未经过泡养,有没有伤痕、泥料如何,都是一目了然。
这些石英砂是绝对无毒无害的,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和纯净水,在其沉净过程中很多都有一道甚至多道石英砂层,让不干净的水从这些石英砂层中穿过以过滤杂质。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这些石英砂的问题,只要在使用前用清水清洗干净壶内的石英砂就行了。tu3
二、壶内为何有一丝一丝的线条?
经常能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见到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推墙刮底”,使用的多为竹制工具,竹片在泥片表面划过,最终形成了“太阳线”。"推墙刮底"是从大彬时代延续至今的。
刮底的目的,是为了刮掉壶底的接片残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为了装饰,或刮掉内壶壁上不均匀的收缩纹,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净,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则用力过度会将身筒顶的变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够达到效果就好。tu4
三、紫砂壶口的痕迹是瑕疵吗?
有壶友可能会发现紫砂壶的壶口位置、壶盖子口有圈或多或少的像砂纸磨过的痕迹一样,壶身很光滑,但是在到接近壶口的位置有圈或多或少的划痕,对光看的时候很明显,摸起来点毛,这被认为是瑕疵或者残次品,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现代紫砂壶增加了一道工序,叫做整口。
紫砂在烧制时是收缩的,即使是用同一种泥料做的壶,盖子与壶口的收缩也会不同。收缩程度=收缩率X收缩基数,虽然收缩系数相同,但收缩基数,也即收缩体的长度与厚度却不同,所以做生坯时,就要根据比例制作盖子和盖口。tu5
掌握收缩率,必须对泥料进行研究,但实际上只能根据经验修正。而每一种泥料收缩率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壶艺人,遇到一种新的泥料,收缩比率又不一样。所以:制作紫砂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当然,即使经过整口,对做壶技艺也有要求:
盖子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时需要磨掉的部分太多,太费力,没有人愿意给你整口(整口,一般都是外送给专门整口的师傅做)。
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tu6
名词解释:二次烧成
“二次烧成”,是指在一次烧制出窑后,整口、除去火疵,再用制壶的泥擦抹在打磨产生的“破皮”处,然后再次进窑烧制。因破皮经擦抹会形成新的结晶,烧成后这些瑕疵将看不见,而壶也趋于完美。
整口就是物理打磨,和磨刀的原理一样。首先,把金刚砂和水后抹在正口钢圈上。然后把壶和盖子用力按住使劲磨。长篇大论解释了这么多,所以壶友们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并不是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