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下最佩服和敬仰的一个紫砂艺人--邵大亨。一个拥有千年一遇的天赋的娇子。
十七世纪德国伟大诗人席勒在诗作《孔夫子的箴言》中有云:“过去永远静止不动”。邵大亨远离我们已一百五十余年,他留下来的东西目前只有两样:一是闪光的八件作品,一是高熙赠邵大亨的文章。连那他人生很有价值的生卒纪年,虽静止但也难以查询。探求邵大亨的艺术创作之路,我们只能向这两件珍物去研求,只能向紫砂史去探索了。博览古人,穷追到底
席勒的《孔夫子的箴言》还有诗道:“你要认清全面的世界,必需广开你的眼界;你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需审问穷追到底,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辩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一个外国人从中国的孔子学到了这些哲理,中国的有志者、成功者无不是这样。山水画的革新家李可染大师总结自己经验时说,对传统要花大力气打进去。打进去,一是要博学古人,二是穷追到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学懂,学到精髓,学到神韵,而决不能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邵大亨的艺术创作之路,就是从这高端入手的。眼看的高,手做的高,手脑并举,毫不偏废。看过邵大亨作品的高熙评价说:邵“善仿古”、“博览古人名作”,“心揣手摩”,“力追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这看,邵大亨对传统的态度有三点可贵,其一曰“善仿古”。这话可做两解,首先他对仿古很有兴趣、很喜欢,再则仿起来很自觉、很动脑子,能钻进去,即得形、又得神。一句话,他对于传统学习态度端正,研究路子正确。
其二曰:“博览古人”。传统是许多人的创造,博览才能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精华。
其三曰“力追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任何以手为媒体的艺术都是手与脑合力的产物。学传统,不仅道理要弄透,而且手技要熟、要精。邵大亨“心揣手摩”,手脑同步,学习古人,超过古人,仿也是“高仿”,高仿才得真知。
当代紫砂大师徐秀棠在评价邵大亨的的“钟德壶”时说,其“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到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巅峰,这无与伦比的评价,决非徐大师的溢美之词。技艺超群的顾景舟大师不仅说邵大亨是他最钦佩的艺术家,而且说:“仿制他的作品第一件就是掇壶。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他的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顾大师这决不是自谦之辞,而是学传统的切身体会,真知灼见。
邵大亨不仅深研前辈紫砂技艺,从他的作品还可以看出,他壶外求学,学历史、学易经、学并从其它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等等。今天,我们的紫砂艺人中,象李可染、邵大亨、顾景舟那样博学传统,穷追到底的有多少人?壶外求壶的又有多少人?突破重围 ,独树一帜
顾景舟大师对紫砂史上的壶艺家,最崇拜的就是邵大亨。在他告别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紫砂艺术时,顾大师还专程到上海看一眼邵大亨的掇只壶。在评价邵大亨时,顾大师指出“他的各式传器,堪称紫砂艺之大成。”
中国有句成语“继往开来”。纵观历史,凡是“继往”之大成者,往往是“开来”的一代宗师、大师。李可染、顾景舟是这样,邵大亨也是这样。
打进传统不容易,走出传统,开辟一方新天地更不容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入了虎穴,虎子没有得到,反被老虎吃掉的人,何上万千?“传统是个老虎口,我不进,进去就会被吃掉。”这是许多“智者”的心理,只是今天有人才把这句话说出来、挑明了。走出传统不容易,面对创新环境高手的竟博,而独树一帜,那更是难上加难。高手对阵,智者胜,强者胜。
邵大亨的艺术之路,在“开来”之中,面临着两座围城,一个围城是高峰林立的传统,一个围城是高手竟博的创新环境。在邵大亨的前面,紫砂艺术有了明代的成熟期,也过了清康熙中期到乾隆晚期,紫砂壶造型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那两个时代是高峰云集的时代。邵大亨面对面的时代,是名工名士,珠联璧合,日正中天的“曼生壶”时代。“曼生壶”正在进行着千年一脉、承继大成的紫砂壶艺的探索,这一探索聚集着一大批时代的精英。
邵大亨是伟大的。他冲出了高峰连绵的传统围城,也突破了面对面高手才智的围城,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首创的“鱼化龙壶”、“飞龙八卦壶”,就是他冲出重围的记录、明证。
今天的昨天,中国紫砂界的高峰更多;今天的今天,紫砂壶艺的创新者更是“群雄奋起”,朋友,你咋办?纯粹艺术,精英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精英文化,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国画、武术等;一部分是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曲艺、习俗、制陶、剪纸等等。民间文化是中国的母亲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传统艺术,我想也应分为精英艺术与民间艺术。紫砂壶,作为泡茶的壶,是民间艺术;紫砂壶,作为“立壶尽意”的壶是精英艺术。紫砂艺术是源于民间艺术的精英艺术,她是中华精英文化的瑰宝。
紫砂壶艺术的迅速成熟、繁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特殊现象。她在艺术思想上、艺术资源上,上承了中国的精英文化,又发源于民间文化、艺术的沃土之中。“以壶尽意”的紫砂艺术,纵观紫砂史,她有三大流派:一个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仿生紫砂壶艺术;一个是壶体不断创新,壶体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曼生壶式”紫砂壶艺术;一个就是邵大亨开创的以壶“纯本体”的语言,表达概念、阐发思想、抒发情感的纯粹艺术的紫砂艺术。有人称是“绝对艺术”,邵大亨是“绝对艺术的宗师”。
中国的“文人艺术”是典型的纯粹艺术。文人画、书法,即是文人艺术的代表。文人以笔画画、以笔写字、以笔通过字画,抒情达意、敞开心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邵大亨不正是这样吗?他以紫砂的色彩、雕塑的技艺、制壶的手法,创作出他表达概念的壶,阐发思想的壶、抒发情感的壶。壶在这里成为邵大亨思想的、情感的、才智的载体。这样的壶同书法家的作品、画家的作品不是一样的吗?如果说有不同,那不同的是中国书画家用宣纸和笔墨,而邵大亨用紫砂和火。
高熙在赠文中写到:“每游览竟日或卧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作,或强为之不能也。”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三点:一是他的人品,强而不为,说明他不给县官作壶可能是真实的。二是他是不是文人不清楚,但他的性情“不拘小节”颇有文人之风。其三尤其他的创作之风,“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读到这里我就想到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张旭,“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聚墨列奔駟,满座失声看不及”。邵大亨和他们不很相像吗?大亨不仅有文人之言行、创作思想,而且有“纯粹艺术”的中国文人的创作之神态、之风貌。这也是大亨壶艺是“纯粹艺术”的一个具象特征。
邵大亨静止了,邵大亨的作品也静止了。但他留给紫砂艺术的财富没有静止,他开创的以壶“纯本体”为紫砂壶艺术语言的“纯粹艺术”的紫砂艺术之路,正在绵延开阔,正在繁花似锦。
席勒还在“孔夫子的箴言”的诗中说:“未来姗姗而来迟”,“任怎样急躁,也不能使它的步伐加速”。邵大亨对今天他的未来,他不曾想,也许想,也不会想到今天他的幸运。而今天我们的紫砂艺人,面对“姗姗来迟的未来”,可以想,也应该想,不仅应当想到金钱,更应想邵大亨那献身紫砂壶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
我们的今天是个艺术多元化的时代,时代为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空间的测量有三种:它的长度,绵延无穷,永无间断;它的宽度,辽阔万里,没有尽处;它的深度深陷无底。”(席勒诗句“孔夫子的箴言”)。
愿我们珍视这空间,愿这空间出现更多的邵大亨。
⋈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作品——从一把大亨仿古壶上看虚实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