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的消费者并不缺钱,但是由于审美的匮乏,使得很多毫无美感的紫砂壶成为了众多玩家手头的“藏品”。
前几日深夜跟几位制壶艺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到了当下一个十分令人困惑的现象。许多紫砂壶爱好者兴致勃勃地携带荷包入场,近乎疯狂的执著于泥料、全手半手等问题,却完全忽视了紫砂壶的另一个重要点——形。
好的紫砂壶除了泥料的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优秀之外,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形体被赋予了制作者的审美。通过最简单的线条关系和比例,使得一把紫砂壶拥有——精、气、神。“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市面上的消费者对于那种形体比例失调的茶壶情有独钟。”一起喝茶的朋友说到这一点时愤懑道。
但,这怪消费者嘛?我觉得他们也挺冤枉的。钱没少花,还要被扣上一个美盲的帽子。毕竟,作为一个爱好者,对紫砂壶只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是正常的,市场这种妖魔化的导向,其实是许多经销商和微商携手造成的苦果。以奇特怪异的造型为卖点,完全抛开了紫砂壶的形体要求。
很多艺人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跟消费者讲这些,而市场上传播紫砂文化和知识的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商家的头上。这其中形形色色的商家扮演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有全心全意给壶友答疑解惑普及知识的,同时也有一心只为卖壶误导消费者的商家。而很多消费者由于初入江湖,很难分辨这种种论调的真伪。搞不好就误入歧途,也就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当下许多商家由于前期花费了巨额的签约投入,使得后期大量使用快速成型的模具批量生产紫砂壶,只要是紫砂就行,不管形体。在宣传中大量强调和突出艺人的职称、虚假描述成型工艺和虚构夸大泥料品质,使得消费者被牵着鼻子走。本来就没有见过多少好东西他们,在缺乏审美的基础上,最后只能成为急功近利市场下的受害者。审美的眼光因此也得不到提升,因为整天看得都是朋友圈商家发布的差不多品质的所谓“名家作品”的量产壶。
浮躁,急功近利和恶俗的审美,是当下中国手工艺饱受诟病的三大恶因,这三大恶因在紫砂行业其实也是大行其道。在追逐财富的大路上,紫砂人心生恨意是显而易见的,我亦曾听闻知名紫砂艺人的一句惆怅:钱是挣到了,就是不舒服。这声惆怅的背景,是对资本逐利后留下一地鸡毛的紫砂市场的无奈,多少心血与付出,在目睹急功近利中失去平衡。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设计。的确,我们的审美决定了我们的产品究竟能走多远,能走多久,我们当然明白“无论是民间手工技艺,还是民间手工艺术,要走向振兴,都需要发挥工匠精神,不打折扣地注入心力和时间,而不能浅尝辄止般打出民艺口号,但我们实际上仍然遵循以工业量产、效率至上的逻辑。我们在面对市场时,审美怂了。”
陈丹青说,新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审美教育的缺失。很显然,紫砂市场在大环境审美匮乏之下,巧妙避开这一点,并且急功近利地去强调销售,是造成当下消费者选择比例失调紫砂壶的一大重要原因。
在当前混乱不堪的市场环境下,紫砂行业的每个从业者应该感受到压力,已经没有退路了。应该要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知道自己的缺失,重新拾起,再向大众传播真正的美。
⋈光说问题不行,还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跟你们讲讲——紫砂美学_谈紫砂壶的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