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适逢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诞辰一百年周年(顾老于1915年重阳节的第二天出生)。
既然是陶瓷文化艺术节,当然绕不开陶瓷、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因此,“百年景舟”也就成了本次陶文化节的一个重要话题。陶业界、紫砂界为此举办的一系列“百年景舟”纪念活动,自然会提到紫砂行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弘扬老一辈紫砂艺人不畏艰辛,不懈努力,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顾景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紫砂艺人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当之无愧地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由此,“景舟精神”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景舟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作为一致公认取得巨大成就的制壶艺人,我们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有多种说法,在紫砂行业内,他的精神可提炼为“承前启后,传艺育人,自尊自重,淡泊名利”,这是一种质朴而又直白的表述。在当前表面上热热闹闹,看似风光无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的紫砂行业,正迫切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作为一个行业,或者更狭窄一点的一个专业,需要正能量来支撑发展提升,因此在“百年景舟”纪念活动之际,在行业内倡导这种精神,是恰逢其时,这既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如果把“景舟精神”提升一下,那就是“行业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宜兴紫砂养育了顾景舟,顾景舟则让宜兴紫砂更精彩。顾景舟乃一介布衣,生前既未参加什么党派,也无一官半职,身后也无家人再端紫砂饭碗,但他“格物致知,规矩方圆”,把宜兴紫砂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点任何人不会否认。他一辈子做成一件事,这件事也成就了他本人。中华大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乃至海外华人中的紫砂爱好者,都以朝圣般的心情来宜兴寻访紫砂,他们对宜兴紫砂的追捧,对顾景舟等老一辈紫砂艺人的敬崇,笔者深有体会。
自去年起,各地举办的“百年景舟”纪念活动时有所闻,香港的“紫韵香江”展览和“一舟千帆”研讨会在饶宗颐文化馆举行,唐英年等知名人士到场祝贺并致辞;台湾的“百年景舟”纪念音乐会一开就是三个小时,国民党副主席、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自始至终参加。诚如徐悲鸿的120周年诞辰,美术界的纪念活动一个接着一个。
因此,值此“百年景舟”之际,作为紫砂的故乡宜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紫砂宗师泰斗级的人物都不为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事业的执着都能如顾景舟,去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事情,不求名利,精益求精,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难道我们的公务员、教师、医生、工厂工人、商场营业员、银行职员乃至各行各业的人员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连续播放记录片《大国工匠》,也就是唤醒各行各业,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商业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下,要大力倡导这种不受外界干扰而“专注本职,静心做事,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完全体现了壮国人志气的拳拳报国之情。对于盛况空前的表象下,宜兴紫砂也存在着削弱、耗尽这个行业的生命力之忧,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自尊自重”的景舟精神,倡导紫砂人做壶先做人,人品在先,艺品在后或德艺双馨。
因此,在纪念顾景舟百年诞辰之际,在紫砂行业内提出“景舟精神”,推崇“景舟精神”,旨在唤醒当今紫砂人的诚信自觉,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举措,至于假借“百年景舟”纪念活动之名,或挟“景舟”而自重之人,绑架宜兴紫砂去从事不诚信的商业活动来借机盈利,则另当别论,何况此类事也一时难以避免。
中国陶都,陶醉中国。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这两句话耳熟能详的话,确实让陶都人引以为豪,而对“陶都”两字的含金量,对这把紫砂壶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恐怕知者甚少。“陶都”是一个平常的称谓吗?顾景舟的一把茶壶是值几千万元钱吗?都是又都不是。仅仅这样,要担当陶都宜兴的城市名片,甚至彰显着宜兴城市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就有点底气不足了。陶都,是千年陶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而成,国内唯一,举世无双;紫砂壶,是那一撮五色土,一瓢荆溪水,一把熊熊火,经过宜兴人的智慧与辛勤,铸就了宜兴文化的灵魂,久久回荡在宜兴的上空,让陶都生辉,让世人敬畏。为了这一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能持久弥坚,也就不难理解需要弘扬“景舟精神”的初衷了。
时代向前需要英模辈出,行业发展需要领军人物,一个艺术门类的不断提升,需要像徐悲鸿、吴冠中、顾景舟这样丰碑式的大家,“百年景舟”之后,宜兴紫砂还在继续发展,一茬茬紫砂人还会接力传承,顾景舟式的人物还会涌现。当务之急,是所有的紫砂人要把弘扬“景舟精神”落实在行为上而不是空喊在嘴巴上。(本文写于2015年,作者史俊棠,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紫砂艺术作为文化依然在延续,景舟精神也将长存——谁是下一个顾景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