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忙过一阵子了,现在比较闲,就扔块砖头出来,希望能引出宝玉来。
很难理解,因为难度问题、肖似什么,而能攀得艺术上的高度,因此不客气地说,有些所谓的大师实在是人造的东西。
在壶艺发展史上,我认为陈曼生是真正的“基础理论”型的大师,他创“曼生十八式”(十八只是个数称,具体有多少式不能肯定),将美学理论更多融入了制壶工艺,使一些壶形完美化,大大地指导了制壶行业。具有美学理论指导的“民工”,依此力行,也就跟着成为了大师,在壶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我们对最经典的传统壶型来做个欣赏吧----石瓢/仿古/西施等几种,大约是最受认可的传统经典形。干脆就看石瓢,我把它归纳了这么几条:
1、线条简洁舒展,走得很长,显得很大气,底部长阔,又极其稳重。
2、整体结构上是一种“上紧下松”的感觉,产生一种引体向上的动感美。
3、顶部实际是略有倾斜的,这就能造就一种“顾盼”的灵动效果。
所以石瓢大概是最能集大气稳重、灵气、动感有生气为一体的壶形了。
很多其它经典壶型,所谓有“神气”的,其实也就是暗合了一些美学理论,自然就会展现出一些气质,跟匠师们的人品/学问/精神状态等玄而又玄的东西并没有关系。制壶匠师们不妨留心一下,是不是这样。
据此有个结论,一些冠以“做工超难,唯妙唯肖。。。。”等忽悠词汇、又标出不合身份的价钱的壶,一般也就是闲来可以看看的东西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