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喝水到饮茶是一次飞跃,表明了生活方式的进步;从饮茶到品茶享受,又是一次飞跃,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壶的出现和流行正迎合了这个趋势。在紫砂壶发展的过程中,历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1、文人的赏玩——中国士大夫把饮茶视为雅事,茶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
唐人陆羽《茶经》中对各种茶盏的评判,为文人对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据。苏东坡嗜茶成癖,“砖炉石铫行相随”,将这些沉重之物随身携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东坡居士到宜兴一带看见古朴无华的紫砂,自然爱不释手,相传亲自设计了提梁壶。以后从元代高士孙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从明代大儒陈眉公到清代画家陈鸿寿,无不嗜茗饮而更喜砂壶。文人的喜好追求,对紫砂的风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2、文人的指导——明清的诗人、画家有不少直接指导艺人创作砂壶。
相传时大彬善制大壶,听了王时敏、王鉴的意见,制作小壶,更易把玩。清末大收藏家吴大邀名师黄玉麟到家中做壶并提出想法,提高了黄玉麟砂壶的品位。清代金石家兼画家陈鸿寿(曼生)对砂壶制作的指导更具体,设计了曼生十八式,并亲自题咏,使杨彭年的壶艺到了新的境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优秀作品,都记录了文人在壶艺制作中的指导作用。
3、文人的制作——文人直接参与紫砂壶制作。
明代末年嘉兴人项石损为名书家,虽不是陶业中人,但亲自动手制壶,所制砂壶形质朴而雅,出手不凡,非普通艺人可及。近现代画家、书家、金石家在砂壶上题咏绘画后再由艺人刻制的很普遍,有不少文人则是自己镌刻,因艺术修养深厚,自然韵味十足,文人气息浓厚。
紫砂壶的胎泥、造型、镌刻、印鉴和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传统生活方式几乎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价值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吸收各种文化养分积累而成的。
紫砂壶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商品壶有细货、粗货之分,工艺壶有工艺品壶、特艺品壶、艺术品之分,工艺品壶应按艺人的成就、作品的艺术价值来言。在历史的文献中记述名艺人的工艺杰作,赞誉为“贵重如珩璜”(佩玉)、“珍重比流黄”(黄茧织的绢)、“赋于雕漆”、“价凝璆琳”(美玉),周树《台阳百咏》曰:“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明朝熊飞曰:“景陵铜鼎半百清,荆溪瓦注十千余”,说的是景陵铜鼎五十钱可以买到,荆溪的砂壶可价值一万多。《茗壶图录》记述“明制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这可见历史已对砂壶估了价。
文人的参与,提高了紫砂艺术的身价,历来紫砂壶对社会有影响,吸引了不少文人,已步入高层次文化人收藏、欣赏的殿堂,它不仅保值、增值并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包含了紫砂壶艺的文化、文物的价值,名人佳作不仅"价埒金玉,而且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
俺来解释下——什么是文人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