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是民族文化的奇葩,这一特殊的工艺美术产品,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紫砂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热。宜兴紫砂是国之瑰宝。紫砂泥料为宜兴独有,紫砂工艺也为宜兴独有。宜兴紫砂原来是依赖中国的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产品,而由于自身的特点,后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紫砂艺术”,成为了造型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紫砂艺术的核心是特殊的泥料材质和“泥片成型法”。紫砂艺术又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它集金石雕塑、书画诗词于一身,终于成为东方文化的带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品。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紫砂的关注和研究,与时俱进。首先是新闻出版界的关注。关于紫砂研究的专著很多,有有关古代紫砂壶的专著,也有现代紫砂壶的作品专集。比较权威的有《中国陶瓷·宜兴紫砂》卷等。还有紫砂从业人员自己的作品专集。如《蒋蓉陶艺》等。
国内外关于宜兴紫砂的报道很多。《人民日报·海外版》、《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经常有报道。介绍新作品,介绍紫砂大师和艺术新人。宜兴还多次举办过国际陶艺研讨会,与国际陶艺家探讨紫砂艺术。美国纽约、底特律等地的华文报纸及有些国际陶艺刊物还陆续刊载关于宜兴紫砂的文章。欧美陶艺家还组团到宜兴来亲自看,亲自做紫砂。他们称之为陶艺的“寻根之旅”。
紫砂还“触电”,进入了影视创作。影响比较大的,如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拍摄的6集紫砂专题片。文艺性的电视连续剧《紫玉金砂》,热播了40集。有关省市的电视台也经常有关于宜兴紫砂的专题介绍播出。国家博物馆和地方博物馆、文化部门,也专门到宜兴征集紫砂藏品。这些既是紫砂文化的魅力,又极大地丰富了紫砂文化。二、市场热。紫砂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分类分工逐步明朗化。使用紫砂对健康有益,深得人们喜爱,购买的人大量增多。有些产品常常处于热销之中,如紫砂茶壶、紫砂花盆等。过去,紫砂壶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茶叶一起销往国外的。现在的紫砂市场是遍布各地,直到海外。产茶叶的地方肯定有紫砂壶,如广东、云南、福建等地。不产茶叶的地方也有紫砂壶,如东北等地。在大都市的工艺品商店,在边疆地区的旅游景区,都可以看到宜兴紫砂的身影。海外市场也逐步扩大。在海外的华人聚居地,或某些商店里也都可以买到宜兴紫砂。在旅游风景区紫砂产品也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旅游工艺品之一。
宜兴丁蜀镇作为宜兴紫砂的唯一的产地,市场分工逐步明确。做高档壶的做高档壶,做一般商品壶的做一般商品壶。做花盆、花瓶的就做花盆、花瓶。这样也便于市场批发。这是市场的需要。市场热也为宜兴增加了无限商机和就业机会。做壶的人多了,分工明确了,这又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和扩大。
国内大型茶叶和紫砂推介会的召开,也促进了展销市场的扩大。上海、广州、大连等地,都召开过茶文化博览会、紫砂展示会、大师作品展览等,而且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其市场意义十分明显。三、收藏热。据多家媒体报道,宜兴的一把紫砂壶曾拍到60万元的拍卖成交价。即使这把壶是黄金做成,也卖不到这个价格,但紫砂就能够。巨大的经济利益是激发紫砂收藏热的主要动因之一。人们看到紫砂就像字画古玩一样,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也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文化收藏是紫砂收藏热的又一原因。紫砂所具备的文化艺术特点是人们喜爱紫砂的又一理由。国务院有关机构曾多次到宜兴征集定制紫砂作品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国礼”,或者作为中南海紫光阁的陈设品。国务院办公厅还向制作者颁发收藏证书。国内主要的大博物馆都收藏了宜兴紫砂壶,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都收藏了紫砂的传世名作。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保管着传世名作“供春壶”。国家文化部和国家博物馆都专门到宜兴征集现代紫砂作品,作为巡回展展品,并永久典藏。
大量的是民间收藏。过去一度是港台地区收藏较多,而现在内地也掀起了紫砂收藏热。看经济实力,有人喜欢名人名作,有人喜欢古代旧壶,有人喜欢文革时期的紫砂壶,有人喜欢紫砂花盆,也有人喜欢当代紫砂陶艺作品。有许多人是分门别类、专题收藏。过去曾经由台湾、香港等地收藏的一些大师名作,也有回流内地的。收藏热可见一斑。现在宜兴的紫砂制品每天源源不断地运销外地,还有许多人直接到宜兴购买。
以上种种,宜兴紫砂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紫砂从业人员大量增多,紫砂作坊或工作室大量增多。新品新作层出不穷。而且近年来的紫砂业有个明显特点,国内比海外热。说明国内市场和购买力已经被逐步调动起来了。
一件事物的火热,肯定有它的原因——紫砂热的五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