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地区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说。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型壶便也觉器度非几。早期的梨形多作酒具及文房水注,至明末清初,随着紫砂茶器的盛行,梨形壶遂风靡茶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些梨形壶。▲清中期 留佩孟臣款朱泥梨形壶
器身饱满,犹蕴骨力,扁珠钮高挺,平盖内敛且迭一同心圆线,圆把坚实有力。壶内造工一丝不苟,且内外如一,整体比例协调,造型端庄俊雅却不失灵动,凡此皆展现出作者的超凡功力。盖内刻有“留佩”款印,壶底刻“孟臣”款,别具特色。▲清·间中清正山水主人款朱泥梨形壶
该壶腹部圆鼓下垂,形似鸭梨,壶盖拱起与壶身相契合,球形钮,锥形嘴朝天,壶把圆弧弯曲自然,线条流畅优美。嘴、把与器身结合处平滑无痕,完全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壶底款“间中清正山水主人”。此壶造型秀美,精巧可爱,为难得上佳茗壶。▲清 惠孟臣制朱泥梨形壶
此器无论做工、胎土、式度、款式俱臻上乘,殊为难得。色呈栗红,胎掺颗粒,似若梨皮,鼓腹略敦,三弯流式,曲把玄弧,珠钮昂然而立,平底内凹,钢刀镌刻“壬午仲冬月,孟臣”,刀工含蓄内敛。按此壶式度推测,“壬午”应为崇祯十五年(1642年)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孟臣 梨形壶▲清 朱泥梨形
梨形壶也是朱泥孟臣小壶中的一款,此壶为传统孟臣梨形,以朱泥为胎,耳圆形壶把,三弯流嘴。
整体比例协调,端庄而规整,线条流畅,耐人寻味。
陈行素 六方梨形▲清 六方梨形
此为清陈行素所制六方梨形,这款是比较特别,也比较少见的方形梨式。
形体优美、工艺严谨,整体透露出豪爽、刚劲、正直的阳刚之气,且比例精准、口盖紧密、线条利落、气势挺拔。
息如 白泥梨形▲清 白泥梨形
息如为清康熙至雍正年间的制壶高手,传器少且精,所见皆佳作。
此件梨形壶以白泥所制,精巧自然,在造型上更为扁圆,与孟臣高梨形一高一矮,相映成趣。
君德 梨形▲清 朱泥君德
此款属梨形,是扁圆梨形中最流行的款式,如今也普遍称之为君德壶。
其特点是壶身扁而不塌,身浅且口阔,三弯壶流与壶口高度持平,出水顺畅。
王寅春 君德壶▲王寅春 君德
君德式,也属梨形状,器型上敛下鼓,饱满圆润,平底;壶流三弯式,圈把秀巧。
泥色朱黄,胎质细密,雅艳动人,整器做工精致,是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得的佳作。
顾景舟 朱泥梨形▲顾景舟 梨形
朱泥所制,泥料质地细腻,表皮平滑,色泽红润,光芒内敛,视觉触感极佳。壶身造型圆润丰满,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
一弯流细长有力,拔势而出;圈把曲折有度,富有力感。截盖上穹,上镶一粒朱钮,整体点、线、面处理圆融流畅,淳朴古雅。▲清晚期 袁义和款朱泥梨形壶
朱泥胎质,窑烧温润细腻。三弯流、圈把蜒挺,盖沿镶嵌银质,口盖相合得宜,钮似覃菇。壶身扁敦,壶底内凹,镌刻楷书“中有十分香。孟臣”笔法隽永,把下钤有“袁义和”椭圆章,盖内钤有“水平”两字。
全器线条流畅,比例周正协调,尤其流嘴、壶口、圈把上缘皆齐平呈一线,谓之“三点金”,昔时为功夫茶中藉此验证造工质量之标准。▲清 朱泥小梨形壶
看看陈壶出品的梨形壶——陈壶清水泥梨形壶19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