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买壶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壶能鉴人,按照以下阶段分,不知道会不会不妥:
1、初见壶
有嘴有把有盖即是壶,无论陶瓷紫砂玻璃还是金属质地,都莫名喜欢。
2、专紫砂
开始觉得紫砂质地的壶古朴一些更喜欢一些,但对所谓的壶型、泥料、做工等基本概念一头雾水。
3、做功课
查一些资料,开始知道仿古、西施、石瓢等最常见的壶型名称,也略微知道泥料有紫泥、段泥、朱泥几个分类。4、买半手
终于一番比对,在某宝网上买了把壶,拿到手里却很陌生,全是问号:它是什么泥料?是不是化工料?会不会有毒?怎么开壶?怎么泡茶?怎么养壶?泡什么茶?有什么讲究?
5、念全手
发现自己手里的壶只是一般的半手商品壶,但是庆幸泥料没有毒,泡了一段时间还蛮有感情的。听说壶有全手半手之说,又听说水很深,又听说全手很贵,但无论怎么样,想要见识下全手到底有什么区别。
6、买全手
一顿学习打听,原来全手就是比半手少用了个模具,还听说了职称的概念,同时也联络到了几个同样喜欢紫砂的人,感觉找到了组织。一咬牙,买了个全手壶,反正对方说全手,那就肯定是全手吧。7、学判断
捧着全手壶舍不得泡茶了,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同时对“旧爱”半手壶产生了异样的心理:虽然你也不错,但你毕竟是半手啊。每遇到一个壶,喜欢先判断全守还是半手。初步学习怎么看壶,哪里做得好不好,但是别人标准太多,而且意见不统一。
8、学鉴赏
随着看过的壶和资料越来越多,对壶型美不美开始有自己的理解,也变得不喜欢发表看法,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但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莫名自信。突然发现已经不用研究泥料了,手里的壶泥料都很好。
⋈也有一些人——玩壶为何越玩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