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壶,我们往往从养壶的技艺经验、收藏价值的角度来探讨。今天这篇文章,不妨想换个角度,从紫砂壶的色彩、色彩肌理的变化来看看养壶的审美价值。
玩壶在于玩,玩出紫砂壶和你生命同步生辉的情趣。我作过这样的试验。一年前,我买过一位作者的两把同样的壶,一把束之高阁,一把常用常养。今天把两把壶放在一起一看,它们真有天壤之别。用过的壶的色彩沉稳、油润、亮丽,而没用过的壶的色彩新嫩、干涩、暗淡,呈现了两种完全不同色彩肌理的审美意味、情趣。
我曾听到一位老紫砂收藏家说过:“新壶永远是新壶。”正是听到这句话,我才作了这试验,实践应验了他的话。当然,这把新壶也不是一年前的新壶了,它也一岁了,要养起来也和今天刚买的壶不一样。
新壶不论是普通壶、精品壶,还是艺术品壶,其色彩肌理都有一个用与不用的变化、差别。紫砂壶用则其色彩的审美就会由不用壶的新嫩、干涩与暗淡,向用过壶的沉稳、油润与亮丽的色彩肌理转变。这种转变是紫砂泥的天赋特性,是紫砂艺人的生命赋予紫砂壶的人文精华,是在火中失去生命的茶叶在壶中遇水重生,并与紫砂壶生命日积月累的融合,是用壶人的爱、手泽与时光的聚化而成的形态。这天赋之性、人文价值、茶叶重生与用壶人的生命,深深的悄悄的融化在新壶的色彩的血液里,才使得它的色彩肌理发生悄然无声的质的巨变。因此,可以说紫砂壶色彩肌理的转变里溶解着空间巨人与时间老人浓缩的精华。紫砂壶的色彩肌理是这样,它的触觉肌理、手感变化亦是如此。
紫砂新壶的色彩肌理有用与不用的不同的色韵,而且有历史有岁月的老壶的色彩肌理,也有用与不用、养与不养的鲜明的审美区别。我的这个观点,不是从自己的实践得来的,我没有老壶,也没有养老壶的经历,而是从读书中学来的、借来的。
著名考古学家、陶瓷史专家宋伯胤主编的《紫砂品鉴与收藏》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出土壶、出水壶经‘养壶’后,原本枯涩的胎土显得温润内敛,自发黯然之光,珠粒隐现,更现其可人之处。”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宋老还举出台湾茶人的习俗佐证。“台湾的紫砂收藏界,不少同好习惯将尚具实用的老壶拿来泡茶使用,尤其是朱泥壶更是冲泡高山茶的首选,因此常常将老壶的‘包浆’以洗衣用的漂白水(或粉)漂洗干净,再以茶汤熬煮后使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壶’后,此壶便温润内敛,自发黯然之光。”我在上面用过“新壶永远是新壶”的话,宋老接着上面他自己的话则说:“老壶永远是老壶,反而经过使用的老壶,尤其是出土壶、出水壶,可使原本枯涩的胎土苏活过来,珠粒隐现,更显可人之处,这也是紫砂的特色之一。当然,对于别具意义的包浆、土沁等,仍以维持原貌为宜,毕竟它们都是时间的轨迹。”可见,紫砂老壶也有用与不用、养与不养的色彩肌理审美的差异、区别。
紫砂壶以何为美?紫砂壶在用、养之中色彩肌理发生可人悦人的变化即为美。紫砂壶的色彩肌理由新嫩、干涩、暗淡,向沉稳、油润、亮丽的色彩肌理的转换,是紫砂壶色彩肌理美在悠悠的岁月、慢慢的过程中的生发、滋润与递进。因此,我认为不论是谁做的壶,有经常的使用,精心的养护,都会得到色彩肌理、触觉肌理审美价值的升华。
玩壶追求的就是审美的愉悦。紫砂壶的审美价值升华了,我们还需要什么?
⋈欣赏一篇养壶的文章,享受审美的愉悦——为自己留一把壶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