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杨子帆的《紫砂的意蕴—宜兴紫砂工艺研究》一书,仿佛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凭借对宜兴紫砂工艺技术的娴熟掌握,立足技术哲学的全新视角,从美学的高度,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基本点,揭示紫砂艺术的美学规律。
全书是以紫砂工艺为主线,从艺术设计创造的角度,涉及与紫砂工艺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条件,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以及当代继承和创新的状况分析和展开论述的。这本专著中着重分析研究紫砂工艺的技术思想,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陶瓷文化,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作者为了完成这一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认识紫砂技艺的内涵,用比较长的时间生活在宜兴,通过拜师学习工艺技术的同时,进行观摩、考察、访问,阅读相关资料和笔记,不断加深对紫砂工艺技术和发展历史的认识。紫砂成型工艺制作技术难度比较大,艺人们多是从十几岁时开始学习基本技法的,要经几年潜心操作方可出师。
作者是在原已掌握的普通陶瓷成型技艺的基础上,前后用了累计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在宜兴的紫砂前辈和同辈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和了解紫砂科技知识,掌握主要的成型工艺技术,体验和感悟紫砂技艺深层的独特的规律和方法,加深对紫砂工艺思想的认识。
传统工艺研究专家华觉明先生的观点对作者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传统工艺不能只是就技术谈技术,同时要分析研究实施技术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也就是技术思想,这是弥足珍贵,具有深远意义的。”正因为如此,这本专著的第五章 “宜兴紫砂工艺思想的内涵”,着重在总结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工艺思想方面所作探索,是有所深入和进展的。
紫砂制陶工艺从明代中叶成熟之后,制作技术和造型艺术都自成体系,形成自身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持续发展着,其创意构思与风格特点,每个时期都有所拓展,传统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陶瓷艺术,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陶瓷体现的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中国陶瓷领域中,宜兴紫砂工艺在始终坚持不断地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在传承独具意匠的工艺技法的同时,重视发扬紫砂传统工艺的思想内涵。
现代宜兴紫砂工艺的传承者们,始终把精益求精思维的特质,融会在紫砂的创新设计和工艺制作之中,使宜兴紫砂得到新的发展和繁荣。宜兴紫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创造精神,在发展当代陶瓷工艺创新设计生产方面是目前我国做得最好的产区之一。作者是在原有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掌握紫砂工艺技术,在成型制作中思考材料的运用,技艺与工具的配合,以及导致风格特点形成的作用,进而深入研究工艺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关系。这里不是就技术谈技术的描述,而是就其技术特点阐述起支配作用的工艺思想,在此基础上论述相关的材料选择与处理,创造性的工具意识、人性化的施艺程序等。这本专著不同于以往的紫砂工艺研究之处,正是在于跨入技术思想领域,尝试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索宜兴紫砂工艺的真谛。
宜兴紫砂工艺之所以能超越寻常的陶瓷技术与艺术的范式,以独创的技艺和自成一家的风格发展着,在当代中国陶瓷百花园中取得卓然的成就,是与其自身的条件和技艺理念分不开的,因而深入全面地研究其工艺特点和创造思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紫砂的意蕴》这本专著中,作者对紫砂工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内涵丰厚的江南文化背景,宜物创意思维的拓展,就地取材的原材料运用,统筹整体的技术思想的构建,技术与艺术的融会贯通,创造性的工具意识,意匠独运的制作技艺,严格规范的技艺传承,都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紫砂陶器作为原始的无釉陶,在精益求精的工艺思维的引导下,步入典雅精致的境地,充分体现出传统手工艺出神入化的功力,作者理性的平实的阐述,是具有启发作用的。这本专著对陶瓷专业的研究者是会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也提供给紫砂工艺爱好者和欣赏者作为深入学习和认识的读物。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徐汉棠大师是“壶艺泰斗”顾景舟的入室大弟子,听徐老师说——宜兴紫砂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