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老技师讲,当年与顾景舟大师一起做壶,泥凳挨着泥凳,顾老拿过这只壶调整嘴和把,还修了明针,才有如此气势和韵味,就遗憾只敲了自己的章。我还见过一位工艺师家里有只壶,说是当年顾老指导他时亲手所制,就遗憾浑身上下连个章都没有……有鼻子有眼儿的,一壶一壶的故事。
再说当年紫砂最热的时候,上海某家壶店的老板辗转搞到顾景舟大师的一只壶,请了藏家中的高手和来沪办展的紫砂工艺师多人鉴定,众口一词:真好!老板喜滋滋地高价待沽。一天闲逛进个瘦老头,哼了句:好而不真。老板气得追问究竟,来人说:我没做过这种壶!原来,老人就是顾景舟。
这段子反映出名家壶鉴定中一个无可奈何的规则,即只有制作者本人鉴定的结果才被藏家认可。多年前汪寅仙大师赴台办展,某店家请汪大师鉴定,一把曲壶摆在架子上布满灰尘,跌破“面值”标到八万也无人问津。断定是真的,两天后卖出二十万。以前卖到港台的名家壶,渠道复杂,真假难辨。如今回流内地的,要请名家开个证书,特别注明制作的年代。但情况并非那么简单,由于当年各级工艺师有的工手还未臻成熟、有的为了完成记件而粗制滥造、有的为了抢钱而找人代工。认了那“孽种”会丢尽脸面,能赖掉就赖掉!其实,名家壶具有名牌效应,创立时须投入心力,维护更要严以律己。在管理学中有个词叫“延迟控制”,代工与恶炒造成信誉透支,总有一天会身败名裂。
当然,假壶更多的出自他人的仿冒。仿冒壶在宜兴的摊摊点点多的是,群祥单壶、石耕套具,名头大得吓人,价钱却一两百块暖人心。另外还能满足虚荣心,一些上了年纪的玩家,收藏在他们嘴里不叫收藏,含糊成一个“收”字,只图个乐呵,要是有只汉棠壶,明知假的也咋咋呼呼地显摆。
假壶也出自壶商之手,主要是高仿壶,配着照片和证书,可不便宜。外地的奸商专找高仿壶,知假买假,再卖出去赚昧心钱。所以,有信誉的壶商只从名家本人手中拿壶,合作持久的,还签订在当地授权独家经销的协议,共同建立起信誉保障。
相关阅读推荐——名家壶和文人壶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