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紫砂的痴迷,我对紫砂可以说是爱之俞深恨之亦深。紫砂壶原本是古朴优雅的质朴无华的伺茶陶器,而如今却变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了。更早的我们就不论了,就从解放后成立紫砂合作社说起吧。
五八年进厂的徒工,少有高中毕业的,当时的高中毕业生,已显“金贵”,那时候大部分人是考不上高中,或念不起书,基本多是来紫砂厂混口饭吃的,能坚持做到现在的大都已是大师职称人物。当时做茶壶本是“雕虫小技”,完全凭借自己对紫砂兴趣和爱好,做得好不好并没有学历上的规定和限制。
现在呢?光会做壶还不行,学历还得跟上,现在的学历要求是否妥当?职称与壶价挂钩你让艺人怎么能静心钻研壶艺?要想更上一职称,还要努力攻克大专以上学历,光会读书没有悟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茶壶能做得好吗?
职称与壶价挂钩与金钱挂钩,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一切人性人格诚信都要靠边站,在全民向钱看社会氛围下,有人就把脑子放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歪门邪道上,急功近利,茶壶能做得好吗?在紫砂业,目前就是这个现状,人人互相吹捧,动不动就搬出自己大名鼎鼎的祖宗十八代,没有名人祖宗的,也要想办法去认个祖宗,去拜个名师的徒弟当师傅,只要能当上个徒子徒孙,那就吃喝不愁了。
认祖宗,混各种各样的职称,买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等等等等,不管是做壶人还是壶商,他们都要拼命的包装自己,包装这个行业?为什么要拼命把紫砂壶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一句话,被钱给烧的。
壶是什么,一个老前辈说的好,壶就是一堆泥巴,那做壶的人是什么,就是玩泥巴的人,本质上仅此而已。明明还在学徒,明明才出道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为什么都要把自己包装成什么工艺师啊,高级工艺师啊什么的。
壶做得好不好不是靠包装出来的,好的口碑是靠广大壶友的认可和口口相传得到的,并不是靠你到处”认祖归宗“,到处”参展获奖“混来的。以上这些多是那些中低职称的人玩的伎俩。再说说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高级职称的人,不是我说笑,这些人的壶百分之98不是出自自己之手,代工比比皆是,大师级别都代工,何况那些猴子猴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些职称大师,为什么不会定下心来做壶呢。
我已经说过了,做壶的很多人以前都是农民出身,很穷,是紫砂壶带富了他们,在这样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有了钱,想起以前过的苦日子,那还不是彻底疯狂一把。我所见到的现状就是吃喝嫖赌,真正做壶的没几个吧,大家注意我说的,是没几个,数量少的可怜,一个个每天除了交际就是玩乐。
那有人会问了,他们的收入怎么来呢,这就是关键的问题了,代工,民间艺人很多,他们没有名气,确实务实做壶,那帮子猴子猴孙就花钱让他们来做壶,当然找的工手肯定做得壶是让他们满意的才会花钱请他们做。
一把价格在50到100之间,好的也就100到200之间,但是一旦敲上了他们的章,他们就是卖几千上万,里面的利润空间是多么的诱人,他们一本万利的靠着名气来赚钱,想让他们亲自做壶,还是等下辈子吧,这么舒服的日子,来钱快不说,还不用自己做壶。
现在每个有职称的基本都是这个想法吧,大有大做,小有小做,牛鬼蛇神,人心不古。寄语那些自作聪明的人, 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啊,壶友们并不傻,他们也会互相交流,某些壶师、壶商做的那点破事,时间久了,壶友们怎么会不知道呢,地下三尺,都会被挖出来的,何况这点破事呢?因此现在的紫砂职称真的是有点尴尬,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说这个职称问题是制度的问题也是人的问题,其实最根本上,就是社会的道德在沦丧的问题,是精神信仰的缺失的问题。难道不是这样?
人人都想成为大师,可能吗?纵观紫砂历史能真正称得上大师的有几个?往上数100年也才出了顾景舟这样一个(一个宁可终身不娶也不愿把壶做烂的人)具有旗帜性的人物!
试问当今年代有这样的人吗?买壶喝茶本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其中的利益瓜葛和猫腻多的数不胜数,壶友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啊,不要陷入职称的泥潭而无法自拔;饭,不可以不吃,但壶,却可以不买,在价不符实的壶面前,我们要懂的说 NO!!!!
最后说说代工的危害和隐密性,代工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现,除非是短时间大批量的,有的代工只有知道内情或者对作者的作品有相当了解的人才能识别。
对于一般的壶友即使你买到了代工壶,即使你找他本人验证他肯定会承认是他做的,因为他背后收了一大笔印章费了,所以你也只好认为是真的。但是时间长了真与假总会知道的,因为上面说了:人在做,天在看!
又说多了,该睡了,晚安。
⋈本文流传于网络,作者未知,也有很多人认为——紫砂职称慢慢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