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壶友都会关注的紫砂壶成品后的问题,很少人会去研究具体的成型方式,所以当卖家或作者给壶友解释时壶友还是会不明所以, 或者造成“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脂泥”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壶的很多部位都需要脂泥去粘结,不然壶没法成型。
那什么是脂泥呢?脂泥不是指泥料的种类而是紫砂壶各构件(壶把、壶嘴、壶身、的子等等)结合时的“粘合剂”,它是将原胚泥料(壶的泥料)碾碎后加水调和而成的,非常稠,要求:用脂泥棒(一根竹筷子)挑起而不流动。
脂泥是在平板上打出来的,过程和我们打鸡蛋差不多,非常讲究技巧。一些壶在各部位连接处有孔眼或者壶嘴突然掉了下来,都是与脂泥没打均匀,泥中气泡没有赶净有关。而我们平常讲的上脂泥主要分涂和粘两大步,这两步虽不起眼,但却考验制壶者的技艺,也决定着一把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打脂泥下一个步骤就是“涂脂泥”(用脂泥棒挑起一条脂泥,均匀地涂在粘结部位),通过千万次的练习,艺人可以非常精准快捷地控制脂泥的用量,“一转一拉”之间,刮涂就完毕了。有的紫砂壶内坑坑洼洼,就是做的时候,脂泥没涂均匀,但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必太过郁闷,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这把壶是全手工的。
不管全手工还是半手工,上脂泥都是无法越过的步骤,但手拉胚、注浆壶则用得少或者不需要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全手工半手工都是正宗的紫砂壶,正宗的紫砂壶只能是全手工和半手工两种”的原因。
从“粘结”看艺人对美的把握刮涂完毕后,就开始粘结。紫砂壶的粘结技术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粘结的时间和定位加固的方式,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但大家总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确保壶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前提下,达到整体协调、细节精细的目的。用同样的模具做半手壶,为什么有的人做出来的漂亮,有的人做出来的就是整体不协调?就是对粘结的位置把握不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紫砂壶的成型其实就是整体+零部件的制作和装配过程,看看这篇文章——紫砂壶主体和附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