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市,紫砂壶的收藏爱好者很多,而收藏紫砂摆件或其他制品的人却寥寥无几,李向武正是一个对紫砂摆件痴心不改的人。
李向武的家并不狭小,却因为摆放了太多形形色色的紫砂摆件和用具而显得格外拥挤,光是几排展架,就占去了家中的大部分空间。他收藏了500多件紫砂制品,很多都难得一见。收藏的过程也是学习
“紫砂的特点是越养越漂亮,而越好的紫砂制品就越有韵味。”一谈到紫砂,李向武的话题就滔滔不绝。他说,多年来,从农村购买紫砂制品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李向武收藏的第一件紫砂用具是明朝的虎形灯架,灯架造型古朴、做工精致。当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一件紫砂制品。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很多知识是以前不知道的,但当它摆在你面前时,你就没有理由不去了解一下了。”为了能够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他甚至做了好几本厚厚的笔记,将历史上和现代著名的紫砂工艺师的名字、生平都写了下来,便于查找翻看。仅仅为了这个虎形灯架,他就足足查了一年的资料,还学习了篆字,总算通过灯架下面的篆文查找到了相应的年代和工艺师。
收藏体现“日久见人心”
李向武说,收藏最能体现“日久见人心”的道理。他珍藏的一件紫砂寿星来自一次锲而不舍的“寻宝”过程。“上世纪80年代,我去文安县考察,在一个农民家里看到了它,就和主人商量着要买。老太太说这是她家老爷子做寿留下来的,不能卖。我就连着去了好几次,后来人家干脆把东西藏了起来,对我说已经被人买走了。我也不点破,只是经常去她家串门,来来回回跑了一年多,对方终于松口,以60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我。当年一部日本电视机才卖540元,我花600元买了这个摆件,一点都不心疼。”
“有一家古玩店,我第一次去,就看到了架子上摆着的紫砂‘睡和尚’和‘和合二仙’。我当时就想买下来,结果店主干脆利落地告诉我,那是人家祖上传下来的镇店之宝,概不出售。”无奈之下,李向武只好绝口不提这件事,只是频繁地去那家店里欣赏两套作品的精美工艺,慢慢地和店主成了朋友。10年过去了,这家古玩店换了3个地址,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两件“镇店之宝”和常来鉴“宝”的李向武。最终,店主被李向武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将这两套大型紫砂摆件卖给他,这才圆了他10年的梦想。
紫砂收藏并非只限于茶壶,很多其他紫砂作品也有收藏价值——紫砂艺术不完全是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