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手工紫砂壶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而模型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就相对低了不少。所以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模型壶究竟是什么样的东东,陈壶告诉你,模型壶就是我们常说的半手工壶,同样的东西两种不同的称呼而已。
模型壶这样的称呼在我们丁山本地制壶圈内用的比较多,而壶友们就称之为半手工了。有些初级壶友很容易把模型壶和批量生产的抵挡灌浆壶搞混淆,我想这是因为“模型壶”这样的简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吧。
所以,我们在外面就不说模型壶,说半手工还有手工成分在里面,说模型壶好像就是机器做出来似的了。其实如果把模型壶的名称说全了,我们还可以叫它:“借助模具精准成型手工壶”,我相信这样的称呼可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那么模型壶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是不是像有些壶友想象的那样,在流水线上在模型里用机器把一个个壶压出来呢?陈壶可以负责任的说,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曾经整理过一个图集,展示模型壶的整个制作流程。
⋈延伸阅读——图解半手工模型壶制作过程
看完这一系列的流程大家的感想如何呢,模型壶做出来也不是那么简单吧,也是需要靠手工一点点的来完成。那么半手工紫砂壶有没有它存在的意义呢,我认为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现代的借助石膏模型成型的紫砂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紫砂壶很大程度上都是出口外销的,为了提高产量,模型壶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时很多艺人都制作过模型壶,像:王寅春,徐汉棠等人。徐秀棠当时一天之内曾经制作出了16把模型壶,但这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工艺要求。如果你看到过六十年代的紫砂壶,那种工艺标准和现在的模型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接口的脂泥一般两三下就处理完了,后期上明针也是草草了事。而现在做的精致的模型壶,光壶嘴和壶把接口过度处理以及上明针就需要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现在人们对紫砂壶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用现在的工艺标准,显然是不可能完成那么高的产量的。
而模型壶在现实中也有很重要的价值,由于模型壶的制作相对于全手工成型,降低了制作难度和入门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作效率。如果现实中没有模型壶,只有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首先在产能上会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因为全手工制作的产量相对较低,成型难度较高。进而导致全手工紫砂壶的价格猛涨,或许买一把手工壶动辄都要花上数千上万块,这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的紫砂壶就成了奢侈品了,而不是可以用来泡茶的实用性茶具了。
而对于艺人来说,要学会熟练的制作一把全手工紫砂壶,所需要花费的学徒时间基本要在2到3年甚至更长。对于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艺人来说,意味着你在几年时间内是没有收入的,这将是非常艰难的。模型壶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作的难度,缩短学徒的时间。模型壶的价格相当于与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要便宜不少,这样也可以让普通的消费者能够真正玩得起紫砂壶。
全手工和模型壶(半手工壶)一直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话题,陈壶认为两者完全只是成型工艺不同而已,半手工也只是借助模型成型,其他流程还是要靠手工一点点的完成。
在历史上,如顾景舟大师都借助过模型,例如:他和高庄先生合作的“提璧壶”,底部和肩部就是借助了模型来成型的,为的是使得型体更周正,又如汪寅仙大师的曲壶也有借助于模型的成型。所以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后,我相信大家对模型壶会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至于如何选择就完全靠每个人的理解了。
⋈相关阅读推荐——模具壶并不是简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