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陈壶精选了一部分紫砂古壶(清初-民国),你在别的平台上看不到的。大家多看,反复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欢迎和我交流,掌柜微信941741
清早期 馥远亭款莲子铭诗句大龙旦朱砂壶
宽 17.3公分
估价:RMB 400,000-500,000
出版:
1.《紫砂名壶鉴赏》,封面,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
2.《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台北展》第54页,图1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3年10月1日。
此器是朱泥器中少见的大壶。朱泥泥性不利单独成大器,多需藉调砂手法来补强坯体强度,所以每见朱泥大壶必掺以熟料支撑,而熟料颗粒与朱泥胎肉之间的相融效果,也是鉴赏的重点,一般谓之“朱砂”,常见于清初外销欧洲贴花器,或销往东南功夫茶区的龙旦、文旦之属。壶底以竹刀写泥,阴刻“城里山林竹外居,朔风飘冷入屠苏”,署款“莲子”。壶把下方以木印钤盖“馥远亭”三字无边阴文印款。“莲子”、“馥远亭”具未见史载,但偶见于清初闽南出土朱泥大壶上。*《馥远亭款莲子铭诗句大龙旦朱砂壶》壶、印款与出版物。清早期 惠孟臣诗句款朱泥高梨壶
宽 12.7公分
估价:RMB 200,000-250,000
出版:《古壶之美-卷二》第46页,图13,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出版,2012年11月。
备注:本品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珍藏》此梨皮朱泥形制亦如高梨,以粗砂为胎,与清初龙旦、文旦壶用泥相近,壶壁亦较厚实,口盖较宽,应为思亭壶式之前身,但气势更为雄浑。壶底铁刀精刻“香引玉人来”,反映工夫茶俗以茶代酒、以茶会友的心态。末署一圆一方“惠”、“孟臣”篆字阳文小章。*《惠孟臣诗句款朱泥高梨壶》壶、印款与铭款、出版物。清早期 王志源制百果壶
宽 15.5公分
估价:RMB 40,000-60,000
参阅:《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第107页,图16,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壶身呈倒立石榴状,萼蕾与干果作足,泥色呈米黄,局部有朱砂飞釉,承以白果、荔枝、瓜子、核桃、花生及莲蓬,塑工自然、善用巧色。莲藕作壶流,呈三湾状,从壶底引出,一气呵成。菱角作壶把,深褐巧色,饱满有力,便于把握。整器设计疏密有秩,自然灵动,巧夺天工。王志源清代早期制壶名家,善做花货,其传世作品有文房杂件,多佳器,茶壶极少,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有收藏一件王志源款百果壶,与本拍品造型风格一致,可兹比较。*《王志源制百果壶》壶、印款、参阅刊。清早期 陈觐候制紫泥桃花泥夔龙贴花碗
宽 21.8公分
估价:RMB 100,000-120,000
参阅:《紫玉暗香-2008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联展》第261页,图122,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精炼紫泥材质,器胎均匀规整,塑花口碗式。口沿围线,碗身束带一圈,居中贴变形夔龙纹,简洁素雅,高圈足起线,碗底中心钤四字阳文篆书印章款“陈觐侯制”。此碗制作工艺精湛,为不可多得的紫砂制器。陈觐侯(约1702-1765):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史载,陈觐侯作品曾被作为贡品为清廷御用。*《陈觐候制紫泥桃花泥夔龙贴花碗》碗、参阅刊。清早期 朱泥贴八宝纹平盖大莲子壶
宽29.6公分
估价:RMB 60,000-80,000
参阅:《紫砂古调》第138-139页,图92,静观堂出版,2013年12月15日。莲子壶式,扁珠钮,通体贴塑缠枝纹宝相花纹饰,等距相间,盖面为八宝纹饰,对比平衡。贴纹版模清晰,做工细致精湛,布局疏落有致,整体图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除去器表纹饰,此壶造型饱满,气度雍容。造工颇精,钮座、盖沿、壶颈等细处线面修饰讲究。壶底圈足与壶内修刮工艺亦佳,盖内处理尤见平整利落,内外气孔端正,壶流腴美坚挺,执把壮实蓄劲,尤为精妙。为外销贴花壶之精品,值得赏玩。*《朱泥贴八宝纹平盖大莲子壶》壶、参阅刊。清乾隆 紫泥大菊瓣壶
宽 19.5公分
估价:RMB 120,000-150,000
参阅:《紫砂古调》第178页,图129,静观堂出版,2013年12月15日。壶体上挺下弧,菊瓣自钮由上而下,延至壶底一捺,鼓腹饱满,型体硕大,甚为罕有。菊瓣壶式多为偶数瓣,此壶通体为24片瓣叶组成,且每片瓣叶一致,律动起伏。壶、盖、口瓣瓣相吻合,皆能达到通转盖合任何一面,因而菊瓣壶式盖墙甚短,多为微内敛,便于盖合。*《紫泥大菊瓣壶》壶、参阅刊。清乾隆 澹然斋制炉均釉汉方壶
宽20公分
估价:RMB 120,000-15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第288页,图191,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4月。
本壶呈高四方体,壶身自上而下渐趋丰满,四棱作圆化处理。整体造型端正大方,为汉方壶之标准样式,壶流以四分之三平贴身筒,把圈方中寓圆,拱桥式钮,口盖紧密。壶以紫砂为胎,外壁满施炉钧釉,釉色层次丰富,流淌自然,如飞絮漫天,绚丽多姿,是传世不多的紫砂胎炉钧釉代表作。壶底心模印“澹然斋制”篆书印章款。炉钧釉是雍正年间创烧的一种低温釉色,由于釉面具有仿钧窑的特色,所以被人们称为“炉钧瓷”。唐英《陶成纪事碑》载:“炉钧釉,色在东窑与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过之。”紫砂胎炉钧釉,乃先将紫砂“本烧”成品,再行上釉,色彩丰富,一般称作宜钧,此壶即为个中佳例。*《澹然斋制炉均釉汉方壶》壶与、印款、参阅刊。清中期 友兰秘制二泉铭诗句紫泥汲直壶
宽13.7公分
估价:RMB 100,000-120,000
此壶直筒式,或曰“汲直”壶式,泥胎泛紫,应为“底槽青”泥料。耸颈斜肩,流嘴笔挺,随形扣把,宛若耳状,钮呈柱式,口盖密合,壶底内凹呈圈足,此壶古朴简练,观之悦目。据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紫砂陶史概论》记述:“与大亨同时的邵友兰;年龄稍轻;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同治初年;享寿颇高邵氏于道光年间为朝廷制作贡品;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友兰制友泉铭诗句温壶”邵友兰生于清乾隆末年,殁于同治初年(1795),为清中期紫砂名家。道光年间曾为清宫制作过贡品,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他的传器。邵氏与“符生邓奎”、“邵二泉”等名家同时,常有印记留在制器上。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带边框的,“友兰秘制”盖内钤“友兰”、“真记”楷书小章。壶身常见有铭刻,一般署“二泉”或“竹坪”。*《友兰秘制二泉铭诗句紫泥汲直壶》壶与印款。清晚期 何心舟制齐安炉铭玉成窑风炉
宽 13.5公分
参阅:《玉成墨影上》第19页,西泠印社出版,2014年1月1日。
估价:RMB 30,000-40,000
备注:本品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珍藏》
典型玉成窑泥胎,直筒形制,中腹微鼓,底承犴门,胎壁厚实。炉口呈梅花式,中下腹开孔海棠式,孔上壁沿铭刻“齐,安宫铜熏鑪,容五升具,盖重五斤六两,神爵四年典,宫啬夫忠佐史工司马让造,第一百三十一廿三。”,署款“齐安炉铭,心舟摹”,钤有“心舟”方印。此炉具设计简洁大方,大小适中,虽形制适宜日常茶事活动使用,却透出非一般的文人器气息。何心舟,清同治、光绪时宜兴制壶高手,号石林居士,生卒不详。因文献记载匮乏,其生前字号难考,但从其传世作品来看,无疑是清晚期成就最高的紫砂艺人。何心舟是练泥及调砂高手,他所制作的调砂壶质坚砂匀,粗而不糙,壶面光滑却透气良好。其作品多与文人雅士合作,最常见与晚清书法家梅调鼎(1839 - 1906)合作铭文茶壶,造型多仿柱础、秦权、汉铎、石瓢和瓜匏等等,而又自成一格。*《何心舟制齐安炉铭玉成窑风炉》壶、印款与铭款、参阅刊。清晚期 俞国良制愙斋款东溪铭刻段泥觚棱壶
宽 16公分
估价:RMB 58,000-60,000
壶作“觚棱”式,因芝加哥博物馆现藏有曼生壶一持,亦作觚棱式,壶铭“棱可模,觚不觚,取其精,意遗其粗,祥伯铭”,恰与壶造型方中有圆,有棱无角之意相合。此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过渡饱满,桥梁钮与壶身造型相呼应。器形布局合理,线条稳健流畅,营造出圆与方的对比,更具古色古香之韵致,乃曼生壶式之代表作。壶身一侧署款“东溪”,另一面镌刻佛手图,平底钤有“愙斋”。吴大澂(1835—1902年):号愙斋,为晚年所用号,其人曾任广东、湖南巡抚,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擅书法,精篆刻,绘画功力深湛。尤其酷爱紫砂壶,亲自设计壶式,与当时制壶名家合作制壶,所作砂壶常有“愙斋”款。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原籍无锡锡山。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湖南巡抚吴大澄,及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历来被视为紫砂珍品。1932年,俞国良的传炉壶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
赵松亭,号东溪,或别署“东溪生”、“东溪渔隐”。是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最杰出的紫砂刻陶家,同时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画家。他刻制的紫砂壶,“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达到完美的思想艺术境界。如今,在古玩市场和收藏者手中的赵氏亲手制作的陶器可谓凤毛麟角。*《俞国良制愙斋款东溪铭刻段泥觚棱壶》壶、印款。清晚期 愙斋款俞国良制东溪铭刻紫泥汉瓦壶
宽16.3公分
估价:RMB 50,000-60,000
备注:本品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珍藏》
汉瓦壶属曼生十八式之一,以壶钮作汉瓦形而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制作此壶式。此壶应属清水泥,圆筒形壶身,上侈下敛,短流势弯。盖平略见弧,桥式钮,泥质坚结,胎质温润。壶身两侧镌书画,署款“东溪刻”,壶底钤阳文篆书“愙斋”方印,盖内钤“国良”。全器思致渊雅,古趣昂然。吴大澂(1835—1902年):号愙斋,为晚年所用号,其人曾任广东、湖南巡抚,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擅书法,精篆刻,绘画功力深湛。尤其酷爱紫砂壶,亲自设计壶式,与当时制壶名家合作制壶,所作砂壶常有“愙斋”款。
俞国良(1874-1939):又名祖琳,清末民初著名紫砂艺人,原籍无锡锡山。曾受聘为苏州金石家、湖南巡抚吴大澄,及两广总督端方制壶,历来被视为紫砂珍品。1932年,俞国良的传炉壶获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优秀奖。
赵松亭,号东溪,或别署“东溪生”、“东溪渔隐”。是清朝道光至咸丰年间最杰出的紫砂刻陶家,同时又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书画家。他刻制的紫砂壶,“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达到完美的思想艺术境界。如今,在古玩市场和收藏者手中的赵氏亲手制作的陶器可谓凤毛麟角。*《愙斋款俞国良制东溪铭刻紫泥汉瓦壶》壶与印款。
清晚期 王东石制阳羡王东石摹曼生壶款汲直壶
宽14.2公分
估价:RMB 100,000-120,000
备注:
1.本品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珍藏》
2.附送一帧本品拓片。
浙江玉成窑紫砂壶艺,除了泥料与宜兴紫砂泥料略有区别,壶艺造型却大多为清中期以来,文人所喜爱的壶艺造型。尤其是浙江玉成窑紫砂的壶身铭文,刻工,非常别具一格,铭文之布局,刻法之精,极有特点,甚至个别壶艺造型超过了曼生壶。
此壶为王东石所制,砂胎泛绿,凝练缜密;器型为曼生十八式之汲直壶式,为道光时期经典造型,此名来自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性情刚正,被时人称为“汲直”,是后世诤臣的典范。此壶身呈直筒,短颈溜肩,压盖厚唇,盖面微鼓,中竖拱钮,弯流胥出,鋬环弧长。
壶身一侧铭刻“一村花雨,半塘烟水,林边试酌,飒然两腋生风。东石”,书法字体既有楷、隶、行;壶身另一侧,镌刻清供博古图式,整器书画构思独领风骚,颇具文人意趣。此壶底钤有“阳羡王东石摹曼生壶”方印,可见王东石之创作继承陈曼生等文人紫砂之风甚得精髓,且青出于蓝,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王东石:别号“苦窳生”,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制壶名手,所作之壶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常为文人雅士制壶及文房具。曾与何心舟相善,一起到浙江宁波创建玉成窑。王东石制壶甚得古法,造工细致,技艺超群,铭刻亦佳,随时风所兴。喜用本山绿泥制壶,烧成白中泛黄,脂如玉色,宛若珠绯。
王东石善于广交书画界同仁,有胡公寿、任伯年、梅调鼎等名士。壶底为订壶者款,盖内或壶身署东石制款。为梅调鼎所制茗壶,底署“日岭山馆”斋号。出品承陈曼生、瞿子冶之文人壶遗绪,喜在壶身刻铭。因其烧造时间短,产量较少,而为藏家所珍。*《王东石制阳羡王东石摹曼生壶款汲直壶》壶与印款。近代 李宝珍制紫泥合菱壶
宽19公分
估价:RMB 20,000-25,000
此壶圆身,立面菱形,上下对称,交错相映,通体呈曲线之美,令人赏心悦目。纵线分割为六个等分菱花瓣,壶身腰部以菱花波线分割,似平静起伏的水浪。产生动感,不同凡响。壶盖上置一壶钮,相互置换吻合贴切,盖内钤“宝珍”楷印款。
上饰四组菱线,与壶身上下对接,根根线条,毫厘不差。壶把由方菱线构成,简朴大方又便于提壶使用,把下钤“宝珍”。在壶内也有棱纹筋线,历历在目,显示手工制作筋纹器之妙。该壶比例恰当,线条清晰,造型典雅,实为匠心独运之杰作。同类作品收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可资比较。李宝珍(1888-1941):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人,师从俞国良,其技艺也沿袭了俞国良之工法,与当时陶艺家专供铁画轩素坏,所制壶朴实厚重,圆融不已,壶器流传多光货。1915年,由江苏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曾赴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担任技师。*《李宝珍制紫泥合菱壶》壶与印款。
如何欣赏古壶之美?——古壶之美“敦穆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