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作为紫砂壶制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之一,确实非常重要,但泥料本身的价值则是非常有限的,在一把名贵的紫砂壶所体现的价值当中,泥料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2010年中国嘉德春拍紫砂专场中,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制作、吴湖帆绘刻的“相明石瓢壶”拍出1232万元的价格,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是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文化性及其美学价值。
换句话说,紫砂泥料被过多提及,只是大家对宜兴紫砂认知的一个误区罢了。一个成熟的紫砂艺术家所创作的紫砂作品,所采用的泥料,肯定是他对这个泥料的特性非常了解,包括泥料的黏性、硬度、质量、泥色、烧成色泽及原料配比等等,而且这个泥料是最能体现他的工艺技法、成型工艺的。
现在许多人都问过一样的问题:“紫砂不就是紫色的吗?那红色的、黄色的怎么也是紫砂呢?”其实是这样,宜兴紫砂壶原矿泥料按大概念划分为紫泥、红泥和本山绿泥三大类,而这三大类泥料下又分很多泥料,比如紫泥下有天青泥、降坡泥、紫茄泥、铁星泥等等。所以说,紫砂泥是宜兴紫砂制作的原材料,不可或缺,没有紫砂泥,也就没有所谓的宜兴紫砂壶。关于价格:是炒作还是物有所值?
肯定地说是物有所值。为什么这样说?自古以来,宜兴紫砂壶就以其制作精湛、造型质朴、色泽古雅而闻名于世,又以其实用性和艺术鉴赏性而深受达官贵族、文人雅士的垂青,紫砂艺术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并且所展示出来的是艺人本身的个性魅力。
还有就是紫砂壶的成型工艺是纯手工的泥片镶接手法,没有固定模式可依,自然而就,所以才形成其造型丰富、千人千态的特性。又比如说同样一个壶型、同样一个艺人,今天做的跟昨天做的就不会一模一样,而如果下次再做,又会不同,其实这全凭艺人的感悟、灵性信手拈来。
与此同时,历代文人雅士对紫砂的钟爱和参与,又为其发展增添了文化底蕴。书法、国画、雕塑、篆刻等艺术的引入,也使得紫砂壶形成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字画壶艺相得益彰”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观赏紫砂壶艺的同时,欣赏艺术、追求和谐、崇尚自然、感受蓬勃的生命力,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现在的紫砂市场还没有完全被打开。大师的代表作精品价值上百万,它本身的价值远远不止。现在来讲的话,肯定是物超所值。一些收藏者花高价买来紫砂壶后,不舍得泡茶,而是作为艺术品放在博古架上欣赏,这肯定是一种误区。紫砂壶艺是实用、欣赏、把玩三种功能集于一体的艺术。这三种功能,实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紫砂艺术的繁荣,源于茶文化的兴盛。
紫砂文化和茶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一件好的紫砂壶作品,首先要看使用功能的舒适性,品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和精神上的享受,紫砂壶作为冲泡和盛装茶水的容器,口盖、把手、壶嘴都要追求最大限度的方便和舒适,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享受一种心满意足之感。
再有,紫砂壶由于其很好的宜茶性,透气性好,便于养壶,若经常摩挲,表面会自发光泽,形成包浆,手感会日益温润细腻。
还有一段“顾景舟摔壶”的艺坛佳话:1992年的时候,顾景舟曾说过:“茶壶是喝茶的,是实用的东西,但也要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工作一天很劳累,捧起茶壶也是一种享受。一把茶壶让人家今天用、明天厌烦不行,要越用越喜欢、越看越高兴才行。”他自己认为不好的壶,干脆一摔了之。因此说,紫砂壶艺术的怡养身心,是在品茶、玩壶、养壶的过程中达成的,并且紫砂壶本身也会渐有灵性,要与之交流,才会产生共鸣。将一把名贵的紫砂壶束之高阁,只是作为一件艺术观赏品,不能体验到其最重要的实用功能和修身养性的玩壶乐趣。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这个说法不完全对。当然,一把珍贵的明清时期的老壶非常难得。因为紫砂是易损的艺术品,所以能完好地保存到现在,肯定是珍品中的精品,但这样的壶少之又少,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能见到。市场上存在的真的老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如果不是做紫砂文化、历史的相关科研工作,而是真正喜欢紫砂、喜欢喝茶的话,新壶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真正喜欢紫砂的玩家,肯定喜欢喝茶,所以也一定会将紫砂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而且新的紫砂壶从选择、开壶、养壶到玩壶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可亲身参与其中,更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真谛,也能与紫砂壶本身密切交流,产生共鸣。
⋈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何收藏到真正有价值的紫砂壶?